[发明专利]用于车辆的三自由度六速行星变速器的液压控制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610076140.2 | 申请日: | 2006-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63485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31 |
发明(设计)人: | 吕庆军;周广明;李明全;吕福才;顾宏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6H61/00 | 分类号: | F16H6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0072***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车辆 自由度 行星 变速器 液压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压控制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六速行星变速器的液压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典型的变速器是指一个多速齿轮机构的传动系。变速器的液压控制系统用来根据车辆的运行状态选择性地控制传动系的至少一个操作元件。
目前,市场上最常见的是二自由度定轴变速器,主要以五个前进档和一个倒档为普遍形式。如,公开号为CN1573132A、名称为″用于车辆的六速自动变速器的液压控制系统″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中就公开了这样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车辆的一个六速自动变速器的液压控制系统,所述自动变速器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离合器、及第一和第二制动器,所述液压控制系统包括一个管线压力控制部分,稳定地保持从一个油泵供给的液压压力,并根据驱动条件改变管线压力;一个发动控制部分,用来控制变矩器的扭矩增加,并且用来控制一个缓冲离合器;一个减压控制部分,用来把一个手动阀的多个分级压力分配到离合器和制动器;及一个故障自动防护控制部分,用来控制从所述换档控制部分到所述离合器和制动器的液压供给;其中,所述换档控制部分包括由所述减压阀的降低压力及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电磁阀的受控压力分别控制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压力控制阀,用来控制所述手动阀的所述前进和倒退分级压力的至少一个,并由此用来把所述受控压力供给到至少一个摩擦元件。
最近,三自由度六速行星变速器也已经开始应用于大功率重型车辆中,可获得六种前进速度、三种倒退速度、具有中心转向功能,从而可以提高变速器的性能,减小体积和重量。该三自由度六速行星变速器换档时有时需要同时控制两个结合操作元件和两个分离操作元件工作。
但是,三自由度六速行星变速器中的一些特定操作元件是不能同时结合的,同时结合两个或两个以上档位会危及车辆和乘员安全。因此,液压换档系统应该保证这些特定操作元件不能同时结合,不同时给它们输出压力油,也就是说,液压换档系统应该在机械结构上实现档位互锁,以保证传动系统安全。
而现有技术中的液压控制系统不能满足上述需要。现有的换档阀控制方式有串联控制和并联控制两种。一、采用串联控制方式。换档系统在换档过程中只能控制结合一个操作元件(离合器或制动器),可以杜绝两个操作元件同时结合,实现机械互锁。但是,当变速器换档过程中需同时控制结合两个或以上操纵件时,串联控制无法实现。二、采用并联控制方式。因换档过程中操作元件的结合相互独立,不关联,也无法从机械结构上防止同时结合两个或两个以上档位,无法实现档位机械互锁。因此,当三自由度行星变速箱换档过程中需要同时控制结合两个操作元件时,采用串联控制或并联控制系统都无法实现档位机械互锁,不能确保挂档的安全可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三自由度六速行星变速器的液压控制系统,可有效地实现换档控制,并且滑阀结构简单、数量少,能使变速器重量和成本降低,同时因其同一时刻最多只能实现一个档位而使变速器的安全性提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用于车辆的三自由度六速行星变速器的液压控制系统,所述三自由度六速行星变速器包括六个摩擦元件,第一制动器C1、第二制动器C2、第三制动器CL、第四制动器CR、第一离合器CH和第二离合器C3,
所述液压控制系统包括用于控制供给/释放到每一个摩擦元件第一制动器C1、第二制动器C2、第三制动器CL、第四制动器CR、第一离合器CH和第二离合器C3上的液压压力的第一控制单元K1、第二控制单元K2、第三控制单元K3、第四控制单元KH、第五控制单元KL、第六控制单元KR及第七控制单元KZ,
第一控制单元K1、第三控制单元K3、第四控制单元KH、第五控制单元KL、第六控制单元KR分别对应与第一制动器C1、第二离合器C3、第一离合器CH、第三制动器CL、第四制动器CR相连,第七控制单元KZ和第二控制单元K2连接后与第二制动器C2相连。
所述液压控制系统的七个控制单元中,其中的第一控制单元K1、第二控制单元K2、第三控制单元、K3串联为第一组,第四控制单元KH、第五控制单元KL、第六控制单元KR串联为第二组,第一组和第二组并联连接,第七控制单元KZ串联在第四控制单元KH、第五控制单元KL、第六控制单元KR中任一个之后,并且同时串联在第二控制单元K2之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未经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7614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