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光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10076384.0 | 申请日: | 2006-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60114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24 |
发明(设计)人: | 陈宏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启耀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5/00 | 分类号: | H01L25/00;H01L25/1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寿宁;张华辉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光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可避免因发光元件损坏造成开路现象,还可降低制造成本的具有发光二极管的发光装置。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的应用范围相当广泛,除了作为一般照明用之外,最近发光二极管更被应用于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的光源。而就显示器的背光模组而言,一般又可分成直下型背光模组、以及侧光型背光模组两大类别。在直下型背光模组中是采用复数个发光装置(发光模组),而在侧光型背光模组中大多是采用一个发光装置。在此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随着显示器尺寸的不同,以及背光模组的发光方式不同,利用于上述直下型背光模组或侧光型背光模组的发光装置中的发光二极管数量也随之不同。但是,如图1A所示,是现有习知的发光装置的构成的示意图,不管是利用于直下型背光模组或是侧光型背光模组的发光装置,其大多会将复数个发光二极管11形成于一电路基板10上,以形成一发光装置1(发光模组)。
承上所述,由于该发光二极管11是为一电流驱动元件,且其驱动电压较低,故在一般电路设计中大多是设计为串联驱动。亦即,将复数颗发光二极管11串联以形成一发光装置1,该发光装置1的电路是为串联驱动的电路。请参阅图1B所示,即为图1A中所示的发光装置1的等效电路的说明图,如图1B所示,复数个发光元件11是相互串联在一起,而两个连接端子12、13是分别电连接至一正电压(+)、及一负电压(-)。
然而,就上述发光装置1而言,因为各发光元件11是相互串联,因此,当其中一个发光元件11损坏时,则会在该处造成开路,以造成整串发光元件不发光。换言之,当其中发光元件损坏时,则会使背光模组部分或甚至全面亮度变暗或甚至不发光。
除上述问题之外,近年来无论是何种电子产品均有极大的降低成本压力,而就现有习知的发光装置1而言,其是将复数颗已经封装完成后的发光二极管元件11电性连接于一电路基板10上,换言之,每一发光二极管均需要花费一定的封装成本,因此若能适当减少封装成本应有助于发光装置的制造成本。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发光装置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可以避免因为单一发光元件损坏造成开路现象的发光装置,实属当前重要课题之一。另外,如何提供一种可以降低生产成本的发光装置亦为另一重要课题。上述课题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发光装置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发光装置,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发光装置,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过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发光装置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可以避免因发光元件损坏造成开路现象的发光装置,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可以降低制造成本的发光装置,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发光装置,其包括:一电路基板;复数发光单元,分别设置于该电路基板上;以及一透光封装层,披覆于该等发光单元。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发光装置,其中所述的该等发光单元是分别串联电性连接。
前述的发光装置,其中所述的各发光单元包括至少一发光二极管、两二极管,其中该等二极管是相互串联,并与该发光二极管顺向并联。
前述的发光装置,其中所述的发光二极管是为一晶片,该等二极管是分别为一晶片。
前述的发光装置,其中所述的各发光单元包括至少一发光二极管、一MOS晶体管、一第一电阻、及一第二电阻,其中该第一电阻的一端与该MOS晶体管的漏极端与该发光二极管的一端电连接,其另一端电连接于该MOS晶体管的栅极端,该第二电阻的一端电连接于该MOS晶体管的栅极端,其另一端与该MOS晶体管的源极端与该发光二极管的另一端电连接。
前述的发光装置,其中所述的发光二极管是为一晶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启耀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启耀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7638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芽苗菜生产方法
- 下一篇:液相法制备纳米茶多酚稀土配合物的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