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通道的终端机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610076779.0 | 申请日: | 2006-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59780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24 |
发明(设计)人: | 梁国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国恩 |
主分类号: | G06F13/00 | 分类号: | G06F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皋吉甫 |
地址: | 加拿大*** | 国省代码: | 加拿大;CA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道 终端机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终端机系统,特别指多通道的终端机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企业在全球化的发展,在其信息架构的布局也成为这几年来企业信息增长的重点之一。然而,在各分公司之间的远距信息应用上,分布式的信息架构常面临下列挑战:
1.信息安全。
2.频宽需求大与系统效能不佳。
3.系统缺乏扩充弹性。
4.客户端的信息维护成本高,例如软件派送、前端用户服务等。
上述挑战使得集中式的信息应用架构(即终端机系统)再度受到各大企业的青睐。
但在传统的终端机系统中,各终端机需以队列方式(Queue)进入主机的系统作资料传送、处理、打印及绘图等程序事件,并等待主机一一处理后响应各个终端机所要求的程序事件。所以,为了符合高效率信息处理的需求,传统的终端机系统必须调整其运作方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多通道的终端机系统,通过分别存在于终端机、主机中的通讯(socket)模块、对应的交谈(session)模块所建立的通讯管道,进行接收/响应来自终端装置的程序事件,以提高系统效率。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多通道的终端机系统,可使单一主机和多台终端装置之间采用相对的通讯管道接收/响应来自终端装置的程序事件。在该些台终端装置中分别执行了多个通讯(socket)模块,而在主机中执行了分别对应于该些台终端装置的多个交谈(session)模块。通过实施本发明,该些台终端装置所属的程序事件可通过多个通道同时被接收/响应,从而提高系统效率。
本发明的优点与精神可以通过以下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多通道的终端机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多通道的终端机系统实施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5网际网络
10a~10n终端装置
12a~12n通讯模块
14主机
16a~16n交谈模块
22显示装置
24操作装置
26服务器应用程序
28SQL数据库
30档案数据库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1为本发明多通道的终端机系统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多通道的终端机系统主要由通讯(socket)模块1~N 12a~12n、交谈(session)模块1~N 16a~16n所组成,并分别在多台终端装置10a~10n、主机14中执行。
本发明多通道的终端机系统中所谓的多通道是指,通讯(socket)模块1~N 12a~12n与其相对应的交谈(session)模块1~N 16a~16n之间一对一通过网际网络5所分别建立的通讯管道。由此,当终端装置10a~10n10n发出程序事件后,便可通过例如通讯模块1 12a、相对应的交谈模块1 16a,在不需队列(Queue)下实际地传递至主机14,并在主机14处理完成后通过相同管道响应此程序事件。下文以通讯模块1 12a、交谈模块1 16a作更具体的说明,而其它模块也可按照相同模式运作。
参照图2,图2为本发明多通道的终端机系统实施示意图。如图2所示,使用者可利用在终端装置10a的操作装置24、显示装置22,通过相对应的通讯模块12a、交谈模块16a所建立的通讯管道,对主机14发出程序事件、以及接收主机14响应的结果。
举例来说,当使用者想要打开存放在档案数据库30中的档案时,便可基于事先从主机14取得的画面(显示于显示装置22),利用操作装置24(例如键盘、鼠标或其它可输入信号的装置)点击特定目录夹,然后属于此点击的程序事件,便可通过相对的通讯模块12a、交谈模块16a所建立的通讯管道,对主机14发出此程序事件。
当主机14接收到此程序事件后,可利用服务器应用程序26实际完成所要求的工作,并再次通过通讯模块12a、交谈模块16a所建立的通讯管道响应此程序事件。也即,服务器应用程序26从档案数据库30中取得相对应的目录夹内容后,会将其传递给终端装置10a,并让使用者可通过显示装置22显示由主机14发出对此程序事件的响应结果。至于SQL数据库28则可提供类似于上述的SQL的资料查询。
除此之外,针对通讯模块12a、交谈模块16a所建立的通讯管道,还可另外利用加密、解密手段提高通讯过程的安全性,并利用压缩、解压缩手段降低传输过程所需的频宽。
通过以上具体实施例的详述,是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发明的特征与精神,而并非以上述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的范围加以限制。相反地,其目的是希望能将各种改变及等同性安排涵盖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国恩,未经梁国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767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