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白抛光砖有效
申请号: | 200610078358.1 | 申请日: | 2006-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70240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14 |
发明(设计)人: | 陈德寿;邓双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霍镰泉 |
主分类号: | C04B33/24 | 分类号: | C04B33/24;C04B35/16;C04B35/62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孙长龙 |
地址: | 528061广东省佛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抛光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机硅酸盐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瓷砖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超白抛光砖。
技术背景
通常,白色代表着纯洁无瑕,因此,超白的瓷砖产品往往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一般的超白砖都是以SiO2-Al2O3-R2O为基础体系,再外加硅酸锆增白,白度很难超过58(标准物质BaSO4白度为100),尤其是硅酸锆加入量过多时,坯体辐射指数明显增高对人体造成明显的伤害;烧成温度也显著升高,成品的烧制成本也相应增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白抛光砖。该抛光砖的白度高,故又称为汉白玉石。
为了实现上述的发明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由包含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经球磨研磨、喷雾造粒、压机压制成型、砖坯干燥、窑炉烧成:煅烧氧化铝5-10份,烧滑石10-40份,超白球土18-25份,水洗高岭土5-12份,低温长石13-25份,中高温瓷砂10-18份。
优选地,所述的中高温瓷砂是瑞龙砂、湖南高温砂或江西白砂。
优选地,在原料中,煅烧氧化铝为9重量份,烧滑石38为重量份,超白球土为20重量份,水洗高岭土为10重量份,低温长石为13重量份,中高温瓷砂为10重量份。
所得的超白抛光砖的重量百分比组成为SiO2 50-75%、Al2O316-25%、CaO 0-2%、R2O 2.5-5%、MgO 4-13%、Fe2O3 0-1%、TiO2 0-1%。所述的R2O是K2O+Na2O。
所述的中高温瓷砂的作用是在1180-1280℃范围内烧制后表面未玻化(吸水率≥0.5%),烧后白度大于50的非可塑性原材料。其外观依风化程度不同有砂状、土状、也可为石状。
所述的低温长石的作用是在1080-1150℃温度范围内即开始熔融生成玻璃态物质,具有溶解其他物质的能力,能促使其他料残余物的颗粒相互扩散渗透。因而加速莫来石的生成及发育,同时降低陶瓷制品的温度。其外观依风化程度不同有砂状、土状、也可为石状。
该超白抛光砖的制备过程如下:
1、按取以下重量的原料(即配方单)铲车铲料定量称量并经皮带输送入球磨机;
2、经磨机将配合料球成浆后抽至喷雾塔;
3、经喷雾塔造粒,需要时可通过一定的静置期(一般大于24小时)从而使粉料水份达到一致的效果,需要时可采取混匀措施,再送至压机压制成型;
4、经干燥线干燥后,坯体已经达到一定的强度,可在釉线输送而不易开裂,表面需要时可在釉线经印花机印花。
5、窑炉烧成:以不超过20-35℃/分钟的速率升至1180-1280℃,保温20-40分钟,然后降温冷却。
6、表面磨抛精加工:经上述5大步骤坯体成瓷后,再经抛光机切削磨光,需要时再上防污腊,即完成“汉白玉石”的整个制作过程,铺贴以后整体效果洁白亮丽,外观装饰效果极佳。
所得的超白砖的破坏强度为3000-4500N(800*800砖),断裂模数35-48MPa。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A.白度高。生成的堇青石或斜顽辉石,两者都具有极高的白度,通常可达到60-80(测定标准是建筑材料与非金属矿产品白度测量方法,GB/T5950-1996,标准物质BaSO4白度为100),比普通雪花白抛光砖白度高10-20。
B.热稳定性好。可生成三元成分的堇青石(2MgO·2Al2O3·5SiO2),它的膨胀系数很小[(2-3)×10-6],可大大提高产品的热稳定性能。
C.避免了硅酸锆放射性的问题。
D.铺贴以后整体效果洁白亮丽,装饰效果极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给出具体的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这些实施例的用意只是说明性的,而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取以下重量的原料:煅烧氧化铝3.00吨+烧滑石6.67吨+超白球土6.67吨+煅烧高岭土1.00吨+水洗高岭土2.33吨+低温长石7.67吨+瑞龙砂6.00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霍镰泉,未经霍镰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7835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混合驱动水下自航行器
- 下一篇:升压式直流/直流转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