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投影装置及其可分离式色轮模块无效
申请号: | 200610078573.1 | 申请日: | 2006-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71257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14 |
发明(设计)人: | 许茂山;巫俞玺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3B21/14 | 分类号: | G03B21/14;G03B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薛平 |
地址: | 台湾省桃园***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投影 装置 及其 可分离 式色轮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可更换色轮的投影装置,更详细来说,是涉及一种设于投影装置上的一色轮模块。
背景技术
现今投影装置产品非常多样,举凡数字式光处理投影装置(DLP)、液晶投影装置(LCD)以及反射式单晶硅(LCOS)投影装置等,皆各自提供不同的消费需求。以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数字式光处理投影装置(DLP)为例,DLP投影装置以微电子机械系统电元件(MEMS)为技术基础,采用德州仪器公司(TI)开发的DMD芯片(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为技术基础。一般而言,DLP投影装置的成像原理为光线自光源射出后,即通过色轮(color wheel)做分色动作,将颜色分为绿、蓝以及红色后,进入光导管,将光线整合后,再进入DMD,通过DMD接收图像输入讯号,使其上细微的镜片偏转,将正确的光线及图像投射进入镜头,最后经由镜头的最后处理,将图像呈现在荧幕上。与其他原理制造的投影装置相比较,DLP投影装置具有高亮度、色彩重现性正确、高对比度、可使机身迷你轻巧化等优点。
由于DLP投影装置在画面表现上的优异性,各家厂商无不重视于DLP投影装置的开发研究,以达到尽善尽美的投影效果。一般而言,DLP投影装置应用于公司会议上讲求高亮度、大画面,因此通常采用具有白、绿、蓝及红色四色区的色轮。若应用于家庭娱乐,则通常采用红、绿及蓝色三色区的变化组合,以加强色彩逼真、饱和、高对比度的效果。然而环顾市面上的产品,尚无一种投影装置产品,可轻易让使用者依据不同场合需求以更换色轮种类。因此,若想更换或者是维修投影装置的色轮,只能送回原厂处理。对于维修人员而言,也须经过繁复的手续,才能拆解投影装置,进行清理,维修或更换色轮,甚为不便。
产品维修或者更新讲求效率,因此产品本身应尽可能要求做到便利使用者的设计。如同上述的色轮应用的问题,由于投影装置本身造价不低,而且也无提供随时可更换色轮的功能,消费者往往必须在价格以及质量之间做抉择。因此,势必需要一种设计,让使用者得依据不同场合的需求,方便更换色轮种类;同时也让维修人员便于清理,维修或更换色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投影装置,通过将其中的色轮与其周边元件模块化,以方便使用者依不同场合及需求清理,维修或更换不同的色轮。该投影装置包含色轮模块,该色轮模块可选择自该投影装置的本体中分离。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投影装置的色轮模块,以方便使用者依不同场合及需求清理,维修或更换不同的色轮。该色轮模块包含色轮,可分离地安装于该色轮模块中。
本发明的投影装置以及色轮模块,可方便使用者依不同场合的需求、或者依据维修的需要清理,维修或更换不同或者全新的色轮,不仅有效地提高投影装置应用的多元性、维修的便利性,也有效地延长投影装置的使用寿命。
在参考附图及随后所述的实施方式后,该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便可了解本发明的其他目的,以及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及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投影装置,其封盖开启的俯视示意图;
图2(a)为图1的侧视图;
图2(b)为图1的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色轮模块的组件示意图;及
图4为本发明色轮模块与其关联元件连接关系示意图。
主要元件标记说明
100:投影装置 101:本体
110:封盖 111:顶部区域
120:容纳槽 130:镜头
200:色轮模块 300:主电路板
310:色轮 320:子板
330:马达 340:判读器
350:外壳 360:拖曳环
400:转接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请同时参阅图1、图2(a)、图2(b)及图4,由于本发明的发明特征着重在色轮的模块化技术,因此以下所说明者仅以投影装置100中的色轮模块及其周边相关的元件为主,其余与色轮模块无关的元件兹不赘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7857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