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自动瞬间张力调整的变色送纱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10078960.5 | 申请日: | 2006-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63252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31 |
发明(设计)人: | 陈仁惠;陈佩莹;陈伯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仁惠;陈佩莹;陈伯霖 |
主分类号: | D04B35/00 | 分类号: | D04B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王明霞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瞬间 张力 调整 变色 装置 | ||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色送纱装置,特别是指一种能使纱线输送的张力变化具有瞬间快速自动调整的作用,从而使送纱作业具有极佳的稳定性,进而提升布匹织造品质的具自动瞬间张力调整的变色送纱装置。
背景技术
一种送纱装置是设在圆针织机上用以提供送纱作业,近年来针织布料不断有新素材纤维的研发及运用,例如:吸湿排汗速干纤维(Technofie)、抗紫外线纤维(SUNPAQUE)、铜铵纤维(Bemberg)、及中空纤维(Twin Air)等,由于此类特殊纤维所制成的纱线,其性质易随湿度等环境因素而产生改变,尤其,在经过染色的处理后,其性质的差异变化更大,纱线的控制愈加不易,因此,如何提升送纱装置的灵敏性及精确性,已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
如图11-13所示,现有技术中具张力调整的变色送纱装置,是包括有一送纱本体91、一设于送纱本体91上的驱动机构92和与该驱动机构92连结传动的送纱轮组93及一导纱板94;其中,该送纱本体91设有一入纱板910,该入纱板910上设有复数入纱眼911,该送纱轮组93包括有上下排列的复数送纱轮931,该导纱板94位于该送纱轮931两侧是设有板导纱眼941a、941b及导纱单元95a、95b,该导纱单元95a、95b是为一具有活动导纱臂950a、950b的张力控制机构,该活动导纱臂950a、950b端边是设有导纱眼951a、951b。以图12所示的单一送纱轮931的穿线来作说明,纱线Y在相继穿设该入纱眼911、板导纱眼941a、导纱眼951b、导纱眼951a、板导纱眼941b后进行供纱操作;当纱线Y被需求时,该活动导纱臂950a、950b受张力牵引而往内偏摆,而因供纱量的随时变化及该活动导纱臂950a、950b的张力调节作用,会使得该活动导纱臂950a、950b、导纱眼951a、951b呈现连续偏摆的现象,当纱线Y产生瞬间最大需求量(即最大张力)使该导纱眼951a偏摆至如图13所示位置时,该导纱眼951b也应同时对应偏摆至A位置,以瞬间进行张力调整而瞬间完成最大纱线量的供应;然,由于该活动导纱臂950a、950b是呈单独的张力调整控制,且该活动导纱臂950b是呈逆着纱线Y前进方向的偏摆,使得该活动导纱臂950b往往无法于第一时间完成张力调节之同步偏摆操作,如前述当纱线Y产生瞬间最大需求量时,该活动导纱臂950b的导纱眼951b常无法对应偏摆至A位置,而一般仅能偏摆至B位置,造成纱线供应的不顺或止滞,如此,使得在进行提花织造的变量送纱时,当针织机的纱量需求瞬间增加(即纱线张力增加而供给纱长较长)时,此纱线供应的瞬间凝滞不顺将使得供纱量不足而导致织造布匹有破洞或横条产生。由于该送纱装置在进行变量供纱时针对纱线张力的稳定性无法掌握,尤其对具有弹性的纱线进行织造时,当纱线需求量瞬间增加或张力变化较大时,极易产生布匹织造上的品质缺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自动瞬间张力快速调整的变色送纱装置,其能使纱线输送之张力变化具有瞬间进行快速且同步自动调整的作用,以使送纱作业具有极佳的稳定性,进而提升布匹的织造品质。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自动瞬间张力调整的变色送纱装置,其能使纱线输送的需求量瞬间增大时,两导纱臂具有相互牵引的同步连动作用,进而达到纱线能随时充分供应的作业需求。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至少一送纱轮的送纱轮组及至少一导纱单元的导纱单元组,该每一导纱单元至少包括位于其所对应送纱轮两侧的一第一导纱单元及一第二导纱单元,该第一导纱单元、第二导纱单元为一分别具有活动的第一导纱臂、第二导纱臂的张力控制机构,且该第一导纱臂、第二导纱臂末端设有至少一导纱眼,该第一导纱臂上是设有一第一推动部,该第二导纱臂上是设有一可被该第一推动部推动的第二推动部;藉此,以达到能瞬间进行快速且同步自动张力调整的作用,而能瞬间完成足够需求的纱线量的供应,以使送纱作业具有极佳的稳定性,进而提升布匹的织造品质。
基于前述结构,其中该第一推动部是包括有一呈水平弯折的抵臂及接续该抵臂的导引臂,该导引臂是呈一弧弯状。
基于前述结构,其中该第二推动部是包括有一呈垂直弯折的推滑臂。
基于前述结构,其中该送纱本体是设有一入纱板,该入纱板是与该第一导纱单元位于同一侧。
基于前述结构,其中该第一导纱臂是位于该第二导纱臂的外侧。
基于前述结构,其中该第一推动部的该导引臂是位于该第二推动部的该推滑臂的外侧。
基于前述结构,其中该入纱板是设有至少一入纱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仁惠;陈佩莹;陈伯霖,未经陈仁惠;陈佩莹;陈伯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7896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层商品住宅洋房
- 下一篇:车辆维修安全升降托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