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漏锅无效
申请号: | 200610079235.X | 申请日: | 2006-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53490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7 |
发明(设计)人: | 曹竹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曹竹卿 |
主分类号: | A47J36/20 | 分类号: | A47J36/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21803湖南省耒***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漏锅 | ||
所属技术领域
炊具
背景技术
炊具中有捞箕和漏勺。我们常常碰到固态食物有时要从锅中捞出来与液态分离,用捞箕较麻烦,有不有一种东西可以将固态食物一锅端,省时省事;煮饭时常粘锅,是因为米饭直接接触温度较高的锅底,能让米饭与锅底有一定间隙,就会避免这种情况。
发明内容
为了能让固态食物一次性从滚烫的液态中分离出来(例如捞饭),煮饭时避免粘锅,这里发明了一种新的炊具——漏锅。
本发明技术方案
根据用途分为两种类型。
第一种为和锑锅(下称锑主锅)配套使用的漏锅。其形状与锑锅类似,大小可根据不同型号的锑锅而定,刚好可以内套于锑主锅之内,可自由出进,上部边缘外翻与锑主锅边缘吻合,仍然特制有防烫手柄一对,原锑主锅锅盖照样可以盖住,底部尽量多地开有若干小孔成筛状,孔小于米粒的大小,材料建议选用不锈钢,厚度适中,但漏锅上端边缘应足够厚,以端起装有食物的漏锅不变形为宜。
建议配套生产漏锅、煮锅和蒸锅三件套。煮锅高于漏锅约1厘米,蒸锅高于煮锅10厘米左右。漏锅和煮锅连用煮饭捞饭,捞出的饭直接和蒸锅连用用于蒸饭。
第二种为和电饭煲(高压锅)(下称电主锅)配套使用的漏锅。形状与电饭煲内胆类似,大小可内套于电主锅内,能出进自如,上端以不妨碍电主锅锅盖盖住锅子为适中,底部和周围制成筛状,孔小于米粒的大小,底部有固定的乳头状三角支架,以使漏锅底高出电主锅锅底1厘米为宜,材料建议选用不锈钢,厚度适中,边缘可稍厚,内置活动拉环一对。
两种漏锅的不同之处:①第一种只是底部成筛状,侧面成筛状捞饭时周围溅水,第二种底部和侧面均成筛状;②使用时第一种上挂式下悬,第二种下顶式下悬。
有益效果
第一种与电主锅配套使用的漏锅
1、淘米。煮饭前将大米倒于漏锅内可以一次性淘好米,用三角支架支起漏水待用。
2、煮饭。和锑主锅连用,待锑主锅水开后直接将淘好的米连同漏锅一起下锅,避免传统下米法引起水溅。因漏锅下端与配套锑锅底部有一定距离,避免了烧糊而引起粘锅。
3、捞饭。许多人喜欢吃捞饭,传统的漏箕捞饭较麻烦,使用漏锅捞饭可以直接将米饭一次性捞出,放置于饭盆内用三角支架支起漏水,最好用专制的不锈钢支架直接放在煮锅内漏水(严格说是稀饭)。
4、蒸饭。漏锅捞出的饭直接置于蒸锅蒸饭,省事、快捷。
第二种,和电主锅配套使用的漏锅:
1、淘米。(用法与第一种相同)
2、煮饭。和电主锅连用,将淘好的米连同漏锅一起下锅,加水适量,盖好锅盖。煮饭过程其实分成了从煮到蒸的两个过程,因漏锅下悬,避免了烧糊而引起粘锅。
3、盛饭。扣住拉环可直接将饭盛上桌,避免了高压锅上桌的不便。
此产品一旦投入到市场被用户接受,其需求量不言而喻,想必掀起炊具界的一场革命,其经济效益是不可估量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曹竹卿,未经曹竹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7923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拓宽脉冲宽度的系统和方法
- 下一篇:无级变速器用轮带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