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微生物肥料及其生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610080834.3 | 申请日: | 2006-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74177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1 |
发明(设计)人: | 王厚德;王明弟;王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厚德 |
主分类号: | C05F11/08 | 分类号: | C05F1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400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微生物 肥料 及其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技术中的肥料,是一种生物肥料,具体地说,是一种新型的复合微生物肥料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微生物肥料大多是单一性的微生物肥料。如:固氮菌肥,主要由具有固氮作用的细菌和真菌组成;又如:磷细菌,其功能是分解土壤中的有机磷或无机磷,使之变为易于被植物吸收的磷素;再如:钾细菌,其功能是分解土壤中的钾化合物,使之成为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速效钾。这些肥料在单独使用时均能发挥各自作用,部分满足植物对氮、磷、钾三要素的需要。它们不会产生长期使用化肥所造成的土壤板结现象。但其不足在于:单独使用上述三类微生物肥料只能解决植物所需营养的一个方面,且成本较高,用量大,一般为5~60公斤/亩(666.67m2);同时,将三者配合使用,又因难于做到比例适当而造成施肥量的不足或浪费。长期使用单一的或复合的微生物肥料的实践证明,它们只能替代化肥的30%以下。现有的微生物肥料含活菌少(一般1~5亿/g)是另一不足之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能针对我国土壤肥力的基本情况,特别是其中氮、磷、钾三要素的基本含量状况,设计出含有固氮菌、磷细菌、钾细菌和酵母菌的复合性微生物肥料,以满足植物对氮、磷、钾和有机质的全面需要的复合微生物肥料及其生产方法。
一种复合微生物肥料,其特征是:含有贝氏固氮菌、荧光假单孢菌、环状芽孢杆菌和近似内孢霉四种微生物,其发酵物比例为(15~24)∶(19~28)∶(23~33)∶(20~36)。
本发明中所述的贝氏固氮菌、荧光假单孢菌、环状芽孢杆菌和近似内孢霉四种微生物发酵物在产品中的比例是按照正交实验结果确定的,为20∶20∶30∶30。
一种复合微生物肥料的生产方法,其特征是:将特选的固氮细菌、具有分解有机磷和无机磷功能的磷细菌、可分解钾化合物的钾细菌菌株和可分解土壤中纤维素的酵母菌分别进行培养、发酵,然后将发酵产物按比例组合为复合微生物肥料。
本发明中所述的特选的固氮细菌为贝氏固氮菌;磷细菌为荧光假单孢菌;钾细菌为环状芽孢杆菌;酵母菌为近似内孢霉。复合微生物肥料的组合比例是经正交实验确定的,四种菌发酵产物之比为:贝氏固氮菌∶荧光假单孢菌∶环状芽孢杆菌∶近似内孢霉=20∶20∶30∶3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解决了目前国内化肥资源不足和价格昂贵的问题,降低肥料成本,以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其产品中水份≤10%,细菌总数≥100亿/克,酵母菌(近似内孢霉)≥5亿/g,霉菌总数≤3.4亿/克。本品由固氮菌、磷细菌、钾细菌和酵母菌按正交实验确定的比例组合而成,故可补充现有微生物肥料单一性之不足,它适合于我国不同类型土壤中的作物生长。本品替代80%以上的氮、磷、钾化肥使用,可降低种植成本,提高产量。实验表明,使用本品可提高粮食产量5~35%,提高蔬菜产量10~80%,还可改善蔬菜、粮食的品质和风味。每亩(666.67m2)土地使用本发明的肥料的量为50~100克,是目前国内外使用量较少的复合微生物肥料之一。以下结合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一、菌种
1、贝氏固氮菌(Azotobacter beijerinkii)
固氮菌(Azotobacter)中的一个种。长形,宽2微米,通常形成一定链状。革兰氏阴性,无芽孢。在含有碳水化合物的培养基上呈粘液状生长。具有固氮作用。
2、荧光假单孢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
假单孢菌属(Pseudomonas)中的一个种。细胞直或弯曲,无芽孢,革兰氏阴性,好氧。产生荧光色素。仅有一根极生鞭毛。具有分解有机磷和无机磷使之变为速效磷的作用。
3、环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irculans)
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中的一个种。运动,厌氧生长良好。水解淀粉,不产生卵磷脂酶,VP阴性。能分解土壤中的不溶性有机钾和无机钾,使之转化成作物可直接吸收的速效钾。
4、近似内孢霉(Endomyces decipiens)
内孢霉属的一个种。配子囊单核,囊内不分裂以形成配子。能分解利用土壤中的纤维素,使土壤速效有机质含量提高。
二、菌种培养
1、贝氏固氮菌(培养温度22~26℃)
(1)试管培养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厚德,未经王厚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8083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形成方法
- 下一篇:偿付与专用货币相关的债务的方法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