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并联换热的抽提蒸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610086975.6 | 申请日: | 2006-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91835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26 |
发明(设计)人: | 刘劲松;施昌智;薛范;王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D3/04 | 分类号: | B01D3/04;C07C7/08;C07C15/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舒;庞立志 |
地址: | 10002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并联 蒸馏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含芳烃的烃类混合物中抽提分离芳烃的方法,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采用并联换热方式的抽提蒸馏分离芳烃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石油化工以及纺织工业的不断发展,世界上对芳烃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长。芳烃的大部分来源是炼油厂催化重整生成油和裂解加氢汽油,从这两种油中分离芳烃的方法主要是液液抽提法和抽提蒸馏法。
极性溶剂分子具有降低碳氢化合物蒸汽压的特性,使得各种不同碳氢化合物的蒸汽压降低的程度各不相同,芳烃降低的程度最大,环烷烃比较小,而链烷烃几乎不降低,抽提蒸馏法利用极性溶剂的这种特性,在溶剂存在下将烷烃和环烷烃从富含芳烃的原料中分馏出去。
与液液抽提法相比,抽提蒸馏法具有流程和操作简单、设备投资低、能耗低等优点,可以处理高芳烃含量的原料,较适于从窄馏份油中回收单一芳烃产品,现有的抽提蒸馏工艺大体上都可以分为抽提蒸馏、溶剂回收、溶剂再生三个部分。在保持分离效率不变的情况下,探索能耗更低的工艺改进以及加强抽提蒸馏塔的操作控制是目前芳烃抽提技术研究的重要方面。
US 5215629公开了一种回收贫溶剂潜热的方法,该方法将溶剂回收塔的塔底贫溶剂作为抽提蒸馏塔进料的热源,将进料加热到130~150℃,以气液两相进入闪蒸罐,气相和液相分别从不同位置进入抽提蒸馏塔。由于抽提蒸馏工艺要求必须控制一定的气化率,原料被加热的温度过高,会降低抽提蒸馏塔的抽提效率。
US 5225072公开了一种抽提蒸馏的热集成方法,首先溶剂回收塔有汽提塔和回收塔两种作用,溶剂回收塔底的贫溶剂可以和抽提蒸馏塔进料以及汽提蒸汽分别换热,抽提蒸馏塔顶蒸汽和原料换热后进一步冷却得到非芳烃,适用于环丁砜和四甘醇等溶剂。
US 5238540公开了一种抽提蒸馏的热集成方法,溶剂回收塔底出料的贫溶剂首先和溶剂回收塔中间再沸器换热,然后作为非芳塔的热源进一步回收热量,再和回收塔另一中间再沸器换热,最后冷却到适宜温度,引入抽提蒸馏塔。该方法中回收贫溶剂热量采用的是串联方式,由于溶剂回收塔底贫溶剂温位和非芳塔塔底温位比较接近,为了保证其能作为非芳塔的热源,使得中间再沸器不能充分回收热量,仍然需用空冷器冷却到抽提蒸馏塔工艺要求的进塔温度。
US 6007707公开了一种将溶剂回收塔底得到的贫溶剂分成两股送入抽提蒸馏塔的方法,其中第二分流进料口位于第一分流进料口上部,且第二分流占溶剂总量的0.5~10重%。加入第二分流是为了增加抽提蒸馏上段的效率,但是由于第一分流和第二分流温度是一致的,第二分流加入抽提蒸馏塔上部也会破坏已有的平衡。
由于受溶剂热分解温度的限制,回收塔底出料的贫溶剂的温度不能过高,将其作为高温热源,和其余低温介质采用串联方式换热时,由于受到温位的限制,不能充分利用它的显热,仍需要加冷却器进一步冷却才能达到工艺所需的抽提蒸馏塔进塔温度。另外,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抽提蒸馏塔体温度分布的控制对于塔的稳定操作至关重要,操作不当会造成冲塔等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耗和操作费用低、分离效率高的抽提蒸馏方法。
一种并联换热的抽提蒸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含芳烃的原料引入抽提蒸馏塔,与溶剂接触进行抽提蒸馏,塔顶排出非芳烃和水,塔底排出的富溶剂进入溶剂回收塔;在溶剂回收塔中芳烃和溶剂分离,塔顶排出的物流冷凝后分离出芳烃和水,从溶剂回收塔底排出的贫溶剂分为两路经过不同的换热流程回到抽提蒸馏塔循环使用,其中:第一分流分别和回收塔中间再沸器、汽提水、原料换热后引入抽提蒸馏塔,第二分流和抽提蒸馏塔上部的中间换热器、原料换热后,从低于第一分流的位置进料。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省去了串联换热的抽提蒸馏工艺中所需的冷却器,更加充分地利用了贫溶剂的显热,降低了能耗和操作费用;提高了抽提蒸馏塔上部的分离效率;通过将不同温度的贫溶剂在其相应位置引入抽提蒸馏塔的方式,加强了温度控制,有利于抽提蒸馏塔的稳定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并联换热的抽提蒸馏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对比例中串联换热的抽提蒸馏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8697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