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壳体上设置有光学反射镜的显示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10087099.9 | 申请日: | 2006-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89691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19 |
发明(设计)人: | 洪志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明基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3 | 分类号: | G02F1/1333;G12B9/02;G02B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昭林;崔华 |
地址: | 中国台湾桃***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壳体 设置 光学 反射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在壳体的一面上设置有光学反射镜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有许多电子产品都具有显示装置,以用来显示影像信号,这些电子产品包括如个人电脑、个人数字助理、液晶电视、笔记本电脑等等。在现有的技术中,显示装置通常可分为壳体与底座两部分,壳体上设置有用来显示影像信号的显示单元(如液晶显示面板),而底座用来支撑壳体。
一般来说,显示单元所在的壳体固定设置于底座上,因此当底座被固定后,显示单元就无法任意改变与底座之间的相对位置。而且,现有的显示装置只能提供显示影像信号的基本功能,其在功能上还能加强。由此可知,现有的显示装置在功能上具有其局限性,应当可以再予以改进。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该显示装置包括:底座;以可调整位置的方式连接于该底座的壳体;设置于该壳体的第一面的显示单元,其用以显示影像信号;以及设置于该壳体的第二面的光学反射镜,其中该第一面与该第二面相异。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U形底座,该U形底座包含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其中该第一支架与该第二支架间隔预设距离;壳体,其以可旋转的方式枢接于该第一支架与该第二支架之间,进而可选择性地旋转于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该第一位置与该第二位置之间有中间位置,该中间位置与该第一位置及该第二位置距离实质上相等;以及设置于该壳体的第一面的显示单元,其用以选择性地显示第一影像信号与第二影像信号,该第二影像信号与该第一影像信号上下颠倒;其中当该壳体位于该第一位置与该中间位置之间时,该显示单元显示该第一影像信号,而当该壳体位于该第二位置与该中间位置之间时,该显示单元显示该第二影像信号。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立体图;
图2示出图1中显示装置的壳体沿着箭头方向相对于底座翻转180度后的立体图;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立体图;
图4示出图3中显示装置的壳体沿着箭头方向相对于底座翻转180度后的立体图;
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正面立体图;
图6示出图5中显示装置的壳体沿着箭头方向旋转至中间位置的立体图;
图7示出图5中显示装置的壳体沿着箭头方向旋转至第二位置的立体图;
图8示出图7的显示装置的后视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的立体图。图2示出图1中显示装置100的壳体102沿着箭头方向116相对于底座101翻转180度后的立体图。请同时参照图1和图4以便理解以下说明。
在此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00包括:底座101、壳体102、显示单元103、光学反射镜104、第一档止件105、第二档止件106、输出输入单元107及电子传输线108。
底座101包括:座体109、第一支架110、第二支架111、第一枢接件112及第二枢接件113。第一支架110与第二支架111以相对应的方式分别固定连接于座体109上,而且,第一支架110与第二支架111间隔预设距离119且分别向上延伸。第一枢接件112固定连接于第一支架110与壳体102之间,且第二枢接件113固定连接于第二支架111与壳体102之间,这样,壳体102以可转动的方式枢接于第一支架110与第二支架111。更进一步讲,壳体102可相对于底座101翻转180度。
显示单元103固定设置于壳体102的第一面114,用来显示影像信号,在此实施例中,显示单元103为液晶显示面板(liquid crystal displaypanel,LCD panel),另外,光学反射镜104固定设置于壳体102的第二面115。而且,第一面114与第二面115相异,并且第一面114大体上平行于第二面1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明基电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明基电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8709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