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图形处理器的数字视频解码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610089252.1 | 申请日: | 2006-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2372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13 |
发明(设计)人: | 周秉锋;韩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N7/24 | 分类号: | H04N7/24;G06T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贾晓玲 |
地址: | 10087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图形 处理器 数字视频 解码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计算机数字视频压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图形处理器(GraphicsProcessing Unit-GPU)来完成视频解码的方法。
背景技术
数字视频已经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涉及数字电视,个人计算机,手持移动设备以及娱乐,教育等各个领域。对于广大用户来讲,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对视频内容的高质量实时播放(解码)。但是视频压缩标准为了取得高的压缩率和好的图像质量,需要采用高计算复杂度的视频压缩技术,这直接导致其解码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计算资源。
常见的视频压缩标准大多以16×16大小的宏块为基本的处理单元,参考图1,为完成解码过程,需对每个宏块依次完成以下处理环节:变长解码,反量化,逆离散余弦变换(Inverse 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IDCT),运动补偿和颜色空间转换。变长解码完成视频比特流的解析,恢复视频的熵编码信息,例如每个宏块的参数,系数和运动向量等,该过程为严格串行的位操作。随后的反量化和IDCT作用在构成宏块的每个系数块上,处理稀疏的DCT系数,用来恢复原始的像素块,该变换过程计算复杂度高。运动补偿是减少视频序列中时间冗余的有效方法,以宏块为基本的单位。该过程在编码阶段的基本原理是在参考帧中搜索一个与当前图像中宏块最相似的图像块,即预测块,搜索结果用运动向量来表示,计算当前宏块和预测块之间的差值,然后将此差值和运动向量加以编码。运动补偿就是通过差值和运动向量恢复出编码图像的过程。由于好的预测往往带来更好的编码效率,因此常见的视频编码系统都采用了双向预测(B帧)和子象素精度运动向量等技术来提高运动估计的准确度。虽然提高了预测精度和压缩率,但是却进一步增加了运算的复杂度。最后的颜色空间转换过程针对图像中的每个像素进行颜色向量(RGB)与变换矩形的乘法运算,为典型的计算密集型过程。由此可见,视频的解码过程是由多个耗时的处理环节所共同构成的复杂系统。
面对高质量和高分辨率视频以及新一代压缩标准(例如H.264)所引入的复杂压缩技术,目前计算机系统中单纯利用CPU的软件解码器甚至无法满足实时解码视频的需求。因此,需要其他的子系统来分担部分解码任务从而缓解CPU的压力。近十年来专用的视频解码硬件被引入到计算机系统中,以独立板卡或集成于图形硬件内的形式出现。微软的DirectX Video Acceleration(DXVA)规范的推广使后者成为目前的主流。但是这种专用解码硬件往往只能针对某种特定的视频压缩标准(大部分为MPEG-2)因而具备非常有限的扩展性和可编程性,缺少足够的灵活性来应对目前多样的视频压缩格式。虽然目前图形卡上已经开始集成可编程的视频处理硬件,例如Nvidia的PureVideo和ATI的Avivo等技术,但是它们需要额外的硬件开销和更高的成本,而且目前缺少有效的高级语言和应用程序接口来方便的控制这些底层硬件资源。
另一方面,随着三维图形应用的发展和推广,图形硬件已经演化成为一种兼具高性能和灵活性的图形处理器,也就是GPU,目前主要的可编程部分包括顶点处理器(Vertex Processor)和像素处理器(Fragment Processor)。这两部分处理单元结合光栅和合成器件构成GPU的流水线处理结构。图形处理器大规模并行所带来的高性能,成熟的高级着色语言所带来的可编程性以及高精度数据类型的支持(32位浮点数)使得GPU成为计算机系统中除CPU外的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协处理器,并且可被用于解决图形领域之外的很多通用计算问题(GPGPU),例如数值计算,信号处理,流体模拟等。从体系结构的角度来考虑,GPU是以向量操作为基础的高度并行的流处理器,该结构同一些成功的专用多媒体和视频处理器具有很大的相似形。这些都为在GPU上实现高效的视频解码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未经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8925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