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集成多信道色散补偿器无效
申请号: | 200610089446.1 | 申请日: | 2006-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9727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2 |
发明(设计)人: | 刘育梁;耿敏明;程振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2B6/124 | 分类号: | G02B6/12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汤保平 |
地址: | 100083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成 信道 色散 补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设计一种采用纳米线波导取样光栅结构实现可集成多信道色散补偿的技术方案,其中采用的对栅耦合结构使得纳米线波导取样光栅可以与其他光子器件进行单片集成。
背景技术
在传输容量大于10Gb/s的大容量光纤通信系统中,光纤的色散成为限制传输距离和传输容量的主要因素。在长距离光纤通信系统中需要对由于色散而发生畸变的信号进行色散补偿,以保证通信的正常进行。目前常用于WDM系统的色散补偿器是光纤光栅色散补偿器,利用取样光纤光栅可以对WDM系统多个信道同时进行色散补偿。随着光网络带宽的提高,光节点功能更加复杂,为了实现光网络节点的智能化,必须集成大量的光功能器件,如滤波器、光开关、方向耦合器等,其中也包括色散补偿器,但是取样光纤光栅属于光纤型器件,无法实现芯片级集成,不能满足智能光网络对器件高集成度的要求。
实现可集成多信道色散补偿器的关键一是选择合适的材料,不仅可以实现色散补偿器件,还能方便的与其他器件集成;二是如何实现输入、输出信号的分离,光栅是反射型器件,从同一端口输入、输出信号,在取样光纤光栅色散补偿器中通常采用光环形器将输入、输出信号进行分离,由于光环形器是基于磁光效应的器件,无法进行芯片集成,影响器件的集成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集成多信道色散补偿器,其实现可集成多信道色散补偿。
本发明一种可集成多信道色散补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衬底;
一第一纳米线波导,该第一纳米线波导制作在衬底上;
一第二纳米线波导,该第二纳米线波导制作在衬底上;
一第一光栅,该第一光栅制作在第一纳米线波导上,光信号被第一光栅耦合出第一纳米线波导;
一第二光栅,该第二光栅制作在第二纳米线波导上,从第一光栅耦合出来的光信号被第二光栅耦合入第二纳米线波导;
其中该第一纳米线波导、第二纳米线波导平行并列在衬底上;该第一、第二光栅为倾斜光栅。
其中在第二纳米线波导的输出端制作有一光插分复用器。
其中该第一光栅、第二光栅的取样周期P为500um~750um。
附图说明
为了更为清楚的介绍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和优点,本说明将结合一个特定的实施例和该实施例的附图来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是非工作状态的纳米线波导取样光栅结构示意图的俯视图。
图2是纳米线波导取样光栅工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发明一种可集成多信道色散补偿器,包括:
一衬底8,该衬底8为SOI材料的衬底,该衬底的折射率差为50%以上;
一第一纳米线波导1,该第一纳米线波导1制作在衬底8上;
一第二纳米线波导2,该第二纳米线波导2制作在衬底8上;
一第一光栅101,该第一光栅101制作在第一纳米线波导1上,光信号被第一光栅101耦合出第一纳米线波导1,该第一光栅101为倾斜光栅;
一第二光栅201,该第二光栅201制作在第二纳米线波导2上,从第一光栅101耦合出来的光信号被第二光栅201耦合入第二纳米线波导2,该第二光栅201为倾斜光栅;其中在第二纳米线波导2的输出端制作有一光插分复用器7
其中该第一纳米线波导1、第二纳米线波导2平行并列在衬底8上。
其中该第一光栅101、第二光栅201的取样周期P为500um~750um。
下面再结合图1-图2详细介绍本发明:
如图1所示,在衬底8SOI材料上制作了第一纳米线波导1和第二纳米线波导2,并在第一纳米线波导1和第二纳米线波导2上分别制作了第一光栅101和第二光栅201。第一光栅101和第二光栅201是通过对两条平行波导的折射率进行调制形成的,该调制的方法可以是通过刻蚀波导侧面,利用调制波导宽度来调制折射率;或者通过掺入杂质来调制折射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8944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