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计费系统、计费点、计费服务器及其获取计费信息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610090265.0 | 申请日: | 2006-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0646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16 |
发明(设计)人: | 莫君贤;陈卫民;肖家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14 | 分类号: | H04L12/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宋志强;麻海明 |
地址: | 518129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计费 系统 服务器 及其 获取 信息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费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计费服务器获取业务计费信息的方法、一种计费系统、一种计费点和一种计费服务器。
背景技术
用户在访问网络过程中,需要对用户进行计费。如图1所示,对用户进行计费的系统主要包括用户终端(MS)、计费点和计费服务器。在用户登陆、访问和退出网络时,计费点向计费服务器发送计费开始请求、计费中间请求、计费终止请求等计费报文,计费服务器接收计费报文,获取用户的计费信息,向计费点回应计费响应报文,并且可以根据所接收的计费报文中用户的计费信息生成该用户的账单。
在典型的计费流程中,用户登录网络成功后,计费点向计费服务器发起计费开始请求、中间计费请求和计费终止请求等携带计费信息的计费报文,从而计费服务器能够获取用户的计费信息。
在目前的IP接入网络中,计费方式一般采用按业务流进行计费,而不是按用户连接进行计费,即用户登录网络成功后,计费点并不立即发起计费开始请求等计费报文,而是在一条业务流建立完成后,向计费服务器发起针对该业务流的计费流程。另外,对于一个业务有多个业务流的情况,如包括上行音频流、下行音频流、上行视频流和下行视频流四个业务流的视频电话业务中,针对每个业务流建立单独的计费流程,在计费报文中通过业务流标识使计费服务器获取计费报文所对应的业务流,在计费服务器对每条业务流单独计费。
在现有技术中,由于同一业务的各个业务流通过业务流标识分别独立标记,在计费流程中,计费服务器无法关联不同业务流的计费信息,因此无法获取关联在一起的属于同一业务的不同业务流的计费信息;另外,由于对同一业务的不同业务流进行计费的流程分别独立,导致在计费点和计费服务器之间发送的信令过多,浪费了网络资源。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费服务器获取业务计费信息的方法、一种计费系统、一种计费点和一种计费服务器,使得计费服务器能够获取关联在一起的同一业务的所有业务流的计费信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计费服务器获取业务计费信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计费点在计费请求中设置同一业务包括的所有业务流的计费信息,并将该计费请求上报给计费服务器。
较佳地,所述计费点在计费请求中设置的信息,通过扩展用户数据记录UDR,并在计费请求中设置UDR中扩展的信息的方式实现。
较佳地,所述扩展UDR具体包括:在UDR中设置该业务的每个业务流对应的网关计数逻辑块、基站计数逻辑块、流描述逻辑块和服务质量逻辑块。
较佳地,所述扩展UDR进一步包括:在UDR中设置所述每个业务流对应的业务流标识。
较佳地,所述扩展UDR进一步包括:在UDR的记录相关器逻辑块中设置业务标识。
较佳地,所述UDR的记录相关器逻辑块中包括:计费会话标识、计费多会话标识和业务标识。
较佳地,所述计费服务器根据该业务标识将所接收的计费请求中同一业务所有业务流的计费信息关联存储。
较佳地,所述业务流的业务流标识中包括:业务标识和流标识。
较佳地,所述业务流的业务流标识中进一步包括:传播方式。
较佳地,所述的业务流标识包括32位,被分为三个区间号段,分别承载传播方式、业务标识和流标识;其中,
传播方式区间号段占用2位,业务标识占用24位,流标识占用6位;或者,传播方式区间号段占用8位,业务标识占用16位,流标识占用8位。
所述各个区间号段的顺序可以为:最高位开始为传播方式,然后依次为业务标识和流标识。
所述传播方式区间号段中剩余的保留类型可以保留,也可以扩展为业务流较多的传播类型的业务标识。
所述计费点可以根据业务流标识识别属于同一业务的业务流,并将该业务流的计费信息设置在一个UDR中。
所述的计费请求包括:计费开始请求和计费终止请求。
所述的计费请求进一步可以包括:中间计费请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计费系统,包括:计费点和计费服务器;其中,
计费点用于生成包括同一业务的所有业务流的计费信息的计费报文,并将生成的计费报文发送给计费服务器;
计费服务器用于接收来自计费点的所述计费报文,并获取一个业务的所有业务流的计费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902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