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二次锂电池的极卷导电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610090967.9 | 申请日: | 2006-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0198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9 |
发明(设计)人: | 伍必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伍必翔 |
主分类号: | H01M2/20 | 分类号: | H01M2/20;H01M2/26;H01M4/00;H01M10/40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王明霞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次 锂电池 导电 结构 | ||
技术领域
一种二次锂电池的极卷导电结构,特别是指二次锂电池内部的极卷电能汇集导出的结构设计。
背景技术
已知二次锂电池的极卷结构,请参阅图1、图2所示,此为美国专利第5849431号,其中,该极卷10由一正极层11、一隔离层12及一负极层13依序相叠置后,一圈圈卷绕于中心棒14外部所构成,在该专利案中特别将该正、负极层11 12的一端侧,藉由预先裁切方式成型有锯齿状的复数个导电柄111 131结构,俾可透过集中该各导电柄111 131与碟盘状导电引子15的外端缘相焊接,进而将极卷10的电能导出;
值得一提的是,该极卷的各层经卷绕后为同心圆分布的结构型态,该各导电柄的位置与作为焊接点的导电引子外端缘之间,因而有远、近之分,进行各导电柄与导电引子的焊接作业之前,必须先将该各导电柄集中整理后,再一并与导电引子的外端缘进行焊接作业;
然而,前述的电池结构设计中,明显存在者许多结构及制程上的重大缺陷,例如:
其一,该极卷的制造过程中,必须重视的是避免繁复的裁切作业,因为裁切作业过程中,会产生材料细屑,该细屑若附着于正极层或负极层的表面,会导致极卷日后无法恢复的导电故障,而已知结构中,该极卷进行锯齿状结构的裁切,不仅增加制程的困难、徒增制程良率降低的风险且会有裁切废料产生;
其二,由于该极卷各层的导电柄为同心圆排列,而该导电柄的长度必须一致且取距导电引子外端缘较远者为基准值;因而进行各导电柄与外端缘的焊接作业时,必须将过长的导电柄先作一挤压集中的整理作业,然而,该整理作业不仅会增加制程的复杂且有折断导电柄的风险。
其三,该碟盘状导电引子可供作为导电柄焊接的外端缘面积相当狭小,当该导电柄的数量较多时,会导致电池的制程更趋复杂与困难。
请参阅图3所示,此为美国专利第6447946号,其亦揭示一种二次锂电池的结构型态,其于极卷10a端侧则先焊接有多数个导电柄111a 131a后,再将该各导电柄111a131a与电池端子16一侧所延设的边框161相焊接构成;
如前述的二个已知锂电池结构设计中,该极卷均透过成型或焊接有多数个导电柄后,再以该导电柄作为与电池端子或导电引子的焊接,俾将极卷的电能导出电池;值得一提的是,对于高容量电池的设计而言,该导电柄的数量必需较一般容量的电池相对增加,否则电池进行大电流的充、放电时,会因为内阻抗的升高,而导致充、放电效能大幅降低或完全故障,但以习知结构设计而言,其导电柄数量受限于焊接及裁切技术而难以有效增加;
经过以上说明可知,对于电池的设计而言,具有较多数量的导电柄可有效降低电池内阻及电抗,而可符合高容量电池的需求,但数量庞大的导电柄,不仅焊接作业进行时相当费时费工,且会增加制程的困难与复杂;
因此,本案的研发重心在于,一方面使极卷与电池端子之间,不需透过焊接作业即得以直接作电性连结,另一方面,则透过结构设计,使极卷得与电池端子之间作大面积的电性连接导通;藉使,使电池的内阻抗大幅度降低,本发明电池不仅可符合高容量电池的需求且作为小容量电池时,亦可发挥较高的效能表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次锂电池的极卷导电结构,本发明特别将该极卷的正、负极层一端侧,一体设有大面积的正极导接区及负极导接区,而于该导出端子的中段处则成型有一大面积的汇集区,并以一束集组件使该正、负极导接区与汇集区作紧密的电性接触结合,且使该正极导接区或负极导接区的各层之间亦相紧密贴合;藉此,该极卷与导出端子之间得以大面积直接且紧密电连结,而大幅降低了电池的内阻抗值,并可符合高容量电池的大电流充、放电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手段为:一种二次锂电池的极卷导电结构,主要于一电池罐内设有一中心棒,以二导出端子与该中心棒的二端相固接,于中心棒外部则卷绕有一极卷,并以一束集组件使极卷端侧与导出端子接触导通,最后再以二组设螺帽固定该电池构件与电池罐而构成电池;
该极卷,由一正极层、一负极层及至少一隔离层构成,该正、负极层表面分别涂布有正极材料或负极材料,该隔离层设置位于正、负极层之间;于正极层的一端侧设有一未涂布正极材料的正极导接区,于负极层则相对于正极层的另一端侧,亦设有一未涂布负极材料的负极导接区,令正极层、隔离层及负极层依序相叠置,且令正极导接区及负极导接区分别自二端侧凸伸露出,当各层一圈圈卷绕于中心棒的外部构成极卷后,该极卷的二端恰分别凸伸露出正极导接区及负极导接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伍必翔,未经伍必翔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9096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