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L-茶氨酸的改进合成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610092083.7 申请日: 2006-06-09
公开(公告)号: CN101085745A 公开(公告)日: 2007-12-12
发明(设计)人: 陈新;王凯文 申请(专利权)人: 南京莱尔生物化工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07C229/26 分类号: C07C229/26;C07C213/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10061江苏***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氨酸 改进 合成 方法
【说明书】: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化学和药物化学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茶叶的特征氨基酸即L-茶氨酸的改进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L-茶氨酸(L-theanine)为存在于自然界茶叶的特征氨基酸且均为L型,化学名为:N-乙基-L-谷氨酰胺(N-ethyl-L-glutamine),美国化学文摘登记号CAS:[3081-61-6],纯品为白色针状结晶,熔点:217-218℃(分解),比旋度:[α]20D:+7.7-+8.5°(5%,H2O)。

其结构式如下:

由于茶叶中含L-茶氨酸仅为2%,要想从茶叶中得到和批量生产纯度高的L-茶氨酸,是很困难的。为满足市场需要,用化学合成法制备L-茶氨酸具有经济意义。

早在1942年以色列人N.Lichtenstein(J.Am.Chem.Soc.,1942,64,1021-1022)首次在实验室中用吡咯烷酮酸和33%乙胺水溶液反应(37℃,20天),得到茶氨酸,该方法收率很低。1950年,日本的酒户弥二郎(日本农业化学会志,1950,23:269)提出以L-谷氨酸-γ-乙酯为原料,用氯甲酸苄酯保护氨基后,与乙胺水溶液反应,再用Pd/C催化还原成L-茶氨酸,使用贵金属钯作催化剂,生产成本高。

1951年,日本的桥爪斌(日本农业化学会志,1951,25:25-26)改进了合成方法,即用L-吡咯烷酮酸与纯乙胺而不是乙胺水溶液,于28-32℃放置反应14-28天,使茶氨酸的收率提高到43.2%。

1964年,T. Furuyama(Bull.Chem.Soc.Japan,1964,37,1078)采用二硫化碳保护氨基而合成了茶氨酸。

1965年,N.Lichtenstein改用谷氨酸乙醛为原料,用Pd/C还原成茶氨酸,并申请了以色列专利(Israeli,23768,1965)。

1966年,Y.Yamada等(Bull.Chem.Soc.Japan,1966,39,1999-2000)曾将L-吡咯烷酮酸先成铜盐,再与无水乙胺在70℃反应7天的方法合成茶氨酸,将收率提高,但反应时间太长。

1997年,凌关庭等(食品添加剂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136-137)在书中指出,采用L-谷氨酸加热脱水生成吡咯烷酮酸,然后再与无水乙胺在高压下加热而得茶氨酸,但未见详细过程和数据。

涉及到L-茶氨酸的保护氨基合成方法还有专利文献如:JP570491A,JP9263573A,Jp11116542A,JP2000-36383A以及王三永等(精细化工,2001,4,223-224)发表的文章。

我们在L-茶氨酸的实验和中试过程中,发现空气中氧气存在,导致胺化反应发生副反应或使生成物氧化,色泽变差,为了使产品达到一定纯度(≥98.5%)要多次重结晶,但是以减少收率为代价,因此改善反应环境防止氧化副反应是关键的改进合成方法。

发明目的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L-茶氨酸的生产合成方法,以市场有售的原料,使L-茶氨酸具有工业化生产的特点,且保持L-构型,以价格较低、品质优良的产品提供人们食用和保健、医药用途。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改进的L-茶氨酸合成方法,其中反应不用保护基,不用充氮气等惰性气体;在一定压力和温度下,将反应时间缩短,提高收率,并经中等规模生产验证。

技术方案改进之一:

将L-吡咯烷酮酸(市售,四川绵竹市鹏发生化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投料后,用干燥乙胺气体将密闭反应釜内的空气排尽后(而不用惰性气体排空)与无水乙胺进行中等压力反应;

反应式如下:

L-吡咯烷酮酸              无水乙胺                       L-茶氨酸

其特点是:在中等压力和一定温度下,由于在排尽反应釜内的空气,形成一个胺化反应的友好环境,避免可能发生的氧化反应,对保障产品色泽、比旋度、收率均有良好的效果。

技术方案改进之二:

将L-吡咯烷酮酸与无水乙胺在抗氧化剂(例如:喹啉、乙氧喹啉、氢醌、维生素C、槲皮素或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或者它们的混合物)存在下中温加压进行氨化反应,其中抗氧化剂的用量为L-吡咯烷酮酸的0.5-3(重量)%。生产的加压条件是0.4-5.9MPa,反应温度控制在30-59℃之间。

技术方案改进之三: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莱尔生物化工有限公司,未经南京莱尔生物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9208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