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耳机插孔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610096114.6 | 申请日: | 2006-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5088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26 |
发明(设计)人: | 许世法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达电脑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1/10 | 分类号: | H04R1/10;H04R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耳机 插孔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一种耳机插孔结构,特别是一种通过光电控制信号输出的耳机插孔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耳机插孔结构大多利用的是机械接触原理,请参阅图1所示,该耳机插孔结构内设有一第一导电端子31’,该第一导电端子31’电性连接一音频输出电路100’,且该第一导电端子31’的相对侧设有一第二导电端子32’,且该第二导电端子32’电性连接一喇叭200’。原始状态下,第二导电端子32’与第一导电端子31’弹性接触,音频输出电路100’与喇叭200’之间形成电性连接。
请参阅图2所示,当使用者需用耳机收听声音时,需将耳机插头50’的导电部51’插入至第一导电端子31’与第二导电端子32’之间,以使第一导电端子31’与第二导电端子32’电性隔离,同时,会使第一导电端子31’与导电部51’电性导通,此时,耳机插头50’可接收到音频输出电路10’所输出的音频信号。
拔出耳机插头50’,第一导电端子31’与第二导电端子32’需恢复至初始位置,即第一导电端子31’与第二导电端子32’保持弹性接触而导通,以将音频信号传输至喇叭200’中。
现有的耳机插孔结构严格要求其内的端子(第一导电端子31’)与耳机插头50’上的端子(导电部51’)密切接触,但在多次插拔后,第一导电端子31’与导电部51’之间会出现接触不良的现象,从而影响音频信号的正常输出。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光电控制信号输出的耳机插孔结构。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耳机插孔结构包括:一插入口;该插入口连通一插入通道;于该插入通道的一侧设有一发光器;而于该插入通道的另一侧设有一受光器,且该受光器与该发光器相对。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耳机插孔结构不再严格要求耳机插头上的端子与耳机插孔结构内的端子密切接触,通过使用者的插入或拔出的动作即可实现音频信号的输出与否。
为对本发明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耳机插孔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耳机插孔结构中插入耳机插头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耳机插孔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耳机插孔结构中插入耳机插头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3所示,本发明耳机插孔结构包括一插入口10;该插入口10连通一插入通道20;于该插入通道20的一侧设有一发光器30,于本实施例中,该发光器30为一发光二极管,该发光器30的正极电性连接一第一电阻50的一端,而该发光器30的负极接地,其中,该第一电阻50的另一端电性连接一电压输入端60,于本实施例中,该电压输入端60上接入的电压为+3V。而于该插入通道20的另一侧设有一受光器40,且该受光器40与该发光器30相对。于本实施例中,该受光器40为一光敏三极管,且该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电性连接该电压输入端60,而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电性连接一控制输出端70。另,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电性连接一第二电阻80的一端,而该第二电阻80的另一端接地。
在插入耳机插头90前,发光器30所发出的光可直接照射至受光器40上,以使该受光器40导通,此时,控制输出端70的电压接近于+3V(高电平),从而可用以控制音频信号的输出。
请参阅图4所示,在插入耳机插头90后,在耳机插头90的阻隔下,发光器30所发出的光不可照射至受光器40上,而使该受光器40关闭(截止),此时,控制输出端70的电压为0V(低电平),从而可用以控制音频信号不再输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达电脑科技(昆山)有限公司,未经昆达电脑科技(昆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9611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分档调温电热毯
- 下一篇:电磁式干粉或浆液磁选机的激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