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连接器无效
申请号: | 200610097194.7 | 申请日: | 2006-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7474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07 |
发明(设计)人: | 沈国健;张君健;李仁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46 | 分类号: | H01R13/46;H01R13/502;H01R13/6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16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第一绝缘本体和第二绝缘本体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8及图9所示,其展示了一种现有电连接器的结构。其中图8所示的现有电连接器10′包括:绝缘本体1′、固持于绝缘本体上的端子2′及遮蔽于绝缘本体外的遮蔽壳体3′,所述绝缘本体1′具有基部及自基部向前延伸的对接部,于对接部的前端面向后凹设有收容空间11′。所述端子固持于绝缘本体1′上,其一端具有凸伸入收容空间11′的接触部,另一端具有向后延伸出绝缘本体外的焊接部。
请参阅图9所示,其是沿图8所示C-C线方向的剖视图,并展示了绝缘本体的内部结构。该绝缘本体1′设有位于对接部的收容空间11′及与收容空间相通并贯穿绝缘本体基部后端部的数个收容槽槽道12′,每一收容槽与其相邻的收容槽之间具有一壁部13′。因该连接器的结构限制,如电连接器的对接部需具有一定长度,用以与对接连接器保持较好的对接;而所述电连接器的基部外侧需包覆一外壳,且要使外壳与电连接器具有较好的固持,所以所述基部也需保证具有足够的长度。因此,所述电连接器前后方向上的整体尺寸c一般不宜减小,且该整体尺寸c一般由前后方向上的收容空间尺寸a和收容槽槽道尺寸b组成。其中,若要使对接部框口不发生变形,所述收容空间尺寸a不宜过长,因电连接器的整体尺寸c不变,从而引起收容槽槽道尺寸b比较长,在成型过程中,所述收容槽之间的壁部13′极易断裂。反过来,若将收容槽槽道尺寸b缩短来防止槽道之间的壁部断裂,则收容空间尺寸a会比较长,从而所述对接部框口易发生变形。所以在成型过程中,降低了生产效率。
因此,确有必要对现有电连接器加以改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改善绝缘本体成型的电连接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电连接器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第一绝缘本体、第二绝缘本体及数个端子;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基部及对接部,该基部在垂直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具有前端部及后端部,所述对接部是自基部的前端部沿第二方向向前延伸,所述第一绝缘本体设有间隔排列且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数个端子槽道;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基部的后端部沿第二方向向对接部侧凹设有一凹部,所述第二绝缘本体收容于该凹部;所述端子收容于第一绝缘本体的端子槽道中,并固持于第一、第二绝缘本体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电连接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第一绝缘本体基部的后端部凹设一凹部,将所述第二绝缘本体收容于该凹部,从而可改善第一绝缘本体对接部框口变形及第一绝缘本体端子槽道之间的壁部断裂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本发明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电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图。
图4为图1所示中A-A线方向的剖视图。
图5为与图4相似的本发明电连接器的剖视图,其展示了将第二绝缘本体和遮蔽壳体去掉的情形。
图6为图4所示中B-B线方向的剖视图,其展示了第一绝缘本体与第二绝缘本体相固持的情形。
图7为本发明电连接器的第二绝缘本体的立体图。
图8为现有电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9为图8所示中C-C线方向的剖视图,其展示了第一绝缘本体内部结构的情形。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3所示,本发明电连接器100包括第一绝缘本体10、第二绝缘本体20、数个端子30及遮蔽于第一、第二绝缘本体外侧的遮蔽壳体40。
请参阅图2及图6所示,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0具有沿X方向(即指第一方向)延伸形成的基部110及对接部120。该基部110在垂直于X方向的Y方向(即指第二方向)上设有前端部及后端部,所述对接部120自基部110的前端部向前延伸而成。所述基部110位于X方向的两侧端具有第一扣合部111(请参阅图3所示),自所述基部110的后端部沿Y方向向前凹设有凹部140(请参阅图5所示)。在垂直于X、Y方向的Z方向(即指第三方向)上,该凹部140两侧具有一上侧壁及一下侧壁,可增加本发明电连接器与外壳的结合强度,且可提高第二绝缘本体20与第一绝缘本体10的结合强度。所述对接部120具有前端面,于该前端面沿Y方向向基部侧凹设有对接空间121。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0沿X方向间隔设置有数个端子槽道130,该端子槽道130在Y方向上与对接空间121相互贯通,每一槽道130与相邻槽道之间具有一壁部13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9719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金属卤化物灯电弧管缩颈泡壳联动机及成形与缩颈方法
- 下一篇:生物体观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