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以太网转发数据的方法和一种以太网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610098512.1 | 申请日: | 2006-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0226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9 |
发明(设计)人: | 邓柱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56 | 分类号: | H04L12/56;H04L12/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郭润湘 |
地址: | 518129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以太网 转发 数据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以太网,尤其涉及一种以太网转发数据的方法和一种以太网系统。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以太网交换机中,采用基于对以太网帧中的源地址进行学习,根据目的地址进行转发的机制,通过分析来自所有相连网络的输入封包的源地址来学习网络的拓扑结构。例如,二层交换接收到通过线路1来自主机A的数据包,它就认为通过连接到线路1上的网络可以达到主机A,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二层交换就能建立起一张路由表。这种路由表的一个例子如下表1所示。
表1
二层交换采用这种路由表作为数据包传输转发的基础。当二层交换从其中的一个端口接收到一个数据包时,它根据数据包的目的地址查找路由表,如果路由表中存在目的地址和网桥中某个端口的对应关系,数据包将通过相应的端口被转发出去,否则,数据包将通过除接收端口外的所有其他端口被转发出去。
传统以太网交换机定位用于局域网中,在局域网中用户设备数量较少,从而交换机中需要建立的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转发表项也相对较少。但是当以太网技术引入到城域网中时就出现了由于用户终端设备大增导致MAC转发表规模增加的问题,使得传统的以太网技术难以适应。为了解决以太网转发表的规模问题,当前业界引入了MAC堆栈(MAC in MAC)等技术(在IEEE 802.1ah中定义)。该技术的基本思想是在进入运营商网络的用户以太网帧前添加一个运营商以太网帧头,在运营商网络中根据新加的运营商以太网帧头进行学习和转发。
图1表示出了传统以太网帧和MAC in MAC帧格式间的对应关系。图1中,传统以太网帧中的DA表示目的MAC地址,SA表示源MAC地址,T/L(Type/Length)为类型/长度域,Payload表示载荷,CRC为冗余校验;MAC inMAC帧头包括:
B-DA:表示目的边缘网桥(Provider Bridge Equipment,PBE)的MAC地址;
B-SA:表示源边缘网桥的MAC地址;
B-TAG:MAC in MAC封装格式中的一个字段,4个字节,标识运营商网络内的业务隧道;
I-TAG:MAC in MAC封装格式中的一个字段,标识运营商网络内相同业务隧道里的不同用户业务。
在MAC in MAC帧中的Payload是将整个传统以太网帧作为负荷映射在MAC in MAC帧中进行承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985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