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型马桶及其使用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610098531.4 | 申请日: | 2006-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0087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9 |
发明(设计)人: | 林志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志雄 |
主分类号: | E03D5/00 | 分类号: | E03D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包红健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型 马桶 及其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型马桶,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喷头设置于马桶座内缘前端之改良式冲洗器,以达到喷头水柱由前往后冲洗女性排泄部位及女性尿道口、阴道口之清洁效用。
背景技术
早期的马桶是以蹲式马桶为主,随着时代演变发展出所谓的坐式马桶,一般来说无论使用蹲式马桶或坐式马桶排便,使用者通常需要使用多张卫生纸连续擦拭肛门,方可将肛门擦拭干净,但因为卫生纸多次擦拭,容易造成肛门及周遭擦拭部位受伤而造成细菌感染与发炎,有鉴于此,有人设计一装置装于马桶上,通过该装置所喷出的清水清洗肛门的方式,减少因重复使用卫生纸造成对肛门的摩擦与伤害,进而降低肛门疾病的发生率,由此便有所谓的免治马桶座之发明与上市。
目前所知的免治马桶座可区分为计算机控制型以及手动控制型等两大类,其中计算机控制型兼具后喷水、水加热、水压调整、暖座及触控启动等多项功能,但其售价高;而手动控制型,需手动操控,并且仅有单一喷水的功能,但其售价低。因此总的来说,计算机控制型及手动简易型各有其优缺点,人们可依照喜好进行选购使用。
由于免治马桶座喷头的良窳直接影响对肛门的洗净效果,因此目前已有相当多的研究与发明希望能持续改善喷头的设计构造。目前市面上的免治马桶座其装置多为设置在马桶座内缘后端,其水柱皆为由后往前冲,但如此常会造成肛门清洗未完全或秽物被冲刷到水柱无法清洗之处。虽然目前有产品标榜该水柱具有前冲洗净功能,然而其具“前冲洗净”功能的概念,意指具“冲洗前方部位尿道口、阴道口”的功能,但其水柱喷射的来源依然由马桶座后端喷头所喷出。
对于女性使用来说,于坐上马桶座时生理结构之位置是,尿道口开口于最前上端,紧邻的是阴道口开口于前下端,而肛门口则开口于后下方。同时据临床医学研究显示,尿道感染的主要菌种是大肠菌,因大肠菌所造成的尿道感染就占了总尿道感染的85%。目前所谓具前冲洗净功能的马桶座,其喷头仍然皆由后端向前伸出而喷洒水柱,虽然水柱的冲洗角度可因喷头杆的延长而稍改变,并得以冲洗尿道口及阴道口,但当大号后冲洗肛门口时,因冲洗水柱的方向是由后往前,肛门口的秽物及细菌,尤其是大肠菌E.coli,随时都有被往前冲到阴道口、尿道口附近的可能,以至于尿道、阴道感染的可能性大为提高。若欲延长喷头杆到冲洗水柱的方向变成由肛门口的前方往后方喷出,则喷头杆的长度必须超过肛门口,但此情形当女性使用者大号冲洗完后,肛门口上的余水很可能会滴落至后续被启动的女性小号用冲洗水柱喷头上,以至于尿道与阴道感染的可能性大为提高。所以目前市面上的免治马桶相关产品,并无法确实保护女性的会阴部清洁卫生以预防细菌感染,反而有可能造成尿道与阴道之感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型马桶,包括:
(1)基座(10),供智能型马桶使用者坐于其上之装置;
(2)给水装置(40),为冲洗水之储存与供应处;及
(3)二喷头,用以由前向后喷出冲洗水水柱以清洗欲清理部位,其中该喷头设置于基座(10)前端,其中该欲清理部位为尿道口、阴道口或肛门口,
其中该二喷头于未被启动时隐藏于基座内,而该给水装置与喷头连接以供应喷头所喷出的冲洗水,用以清洗该欲清理部位。
本发明中,该给水装置(40)包括供水水管源头及二连接水管(41),一般而言该供水水管源头供应冲洗水之来源,而该连接水管(41)为连结喷头与供水水管源头,以供应喷头冲洗水之用。该供水水管源头为大楼供水水管之分支,而马桶水箱之水源,理想为大楼供水水管之单独分支,或当供水管路受限而不得不共用该供水水管源头时,马桶水箱之水源应为该供水水管源头之向下方分支,以利用重力因素来区隔马桶水箱之水源,以确保喷头之冲洗水为直接来自含氯的自来水,而非来自水箱的储水,以减少感染机会。而较佳的冲洗水为先经臭氧水机处理过之水,以兼具冲洗水之瞬间消毒杀菌效果,此情形可于给水装置中加装臭氧水机以即刻臭氧处理所通过的冲洗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志雄,未经林志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9853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