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胞壁酰二肽的类似物有效
申请号: | 200610098617.7 | 申请日: | 2006-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0048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9 |
发明(设计)人: | 刘刚;梁争论;张胜梅;方鑫;徐嵩;李河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K5/023 | 分类号: | C07K5/023;A61K38/06;A61P31/12;A61P1/16;A61P35/00;A61P31/18;A61P37/0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昕 |
地址: | 10005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胞壁酰二肽 类似物 | ||
1.通式(I)所示化合物,其光学活性体、药学可接受盐、酯、酰胺、或溶剂合物:
其中,R1是可形成氨基酸残基的基团,R2~5是氢、卤素原子、C1~6脂肪烃基、C1~6脂肪氧基、C1~6酰胺基,R6是氢、任选被任选取代的芳基取代的C1~6烷基、C1~6烯基、C1~6酰基。
2.权利要求1的化合物,其光学活性体、药学可接受盐、酯、酰胺、或溶剂合物,其中R1是可形成中性氨基酸残基的基团。
3.权利要求1的化合物,其光学活性体、药学可接受盐、酯、酰胺、或溶剂合物,其中R2~5是氢、卤素原子、C1~6烷基、C1~6烷氧基、C1~6烷酰胺基。
4.权利要求1的化合物,其光学活性体、药学可接受盐、酯、酰胺、或溶剂合物,其中R6是氢、C1~6烷基、C1~6烯基、任选取代的苯基C1~6烷基或任选取代的苯基C1~6烯基。
5.权利要求1的化合物,其光学活性体、药学可接受盐、酯、酰胺、或溶剂合物,其中R1选自异丙基、异丁基、仲丁基或苄基,R2~5是氢、卤素原子或C1~6烷氧基,R6是氢、C1~6烷基、C1~6烯基、可以被卤素或C1~6烷基取代的苯基C1~6烷基或可以被硝基取代的苯基C1~6烯基。
6.权利要求1的化合物,其光学活性体、药学可接受盐、酯、酰胺、或溶剂合物,为:
2-[2-(2-氨基-苯甲酰胺基)-丙酰胺基]-4-氨基甲酰基-丁酸;
4-氨基甲酰基-2-(2-{2-[3-(2-硝基-苯基)-丙烯胺基]-苯甲酰胺基}-丙酰胺基)-丁酸;
4-氨基甲酰基-2-[2-(2-苯乙基胺基-苯甲酰胺基)-丙酰胺基]-丁酸;
4-氨基甲酰基-2-{2-[2-(4-硝基-苄胺基)-苯甲酰胺基]-丙酰胺基}-丁酸;
4-氨基甲酰基-2-{2-[2-(4-硝基-苄胺基)-苯甲酰胺基]-丙酰胺基}-丁酸;
2-[2-(2-氨基-6-甲基-苯甲酰胺基)-丙酰胺基]-4-氨基甲酰基-丁酸;
2-[2-(5-乙酰胺基-2-氨基-苯甲酰胺基)-丙酰胺基]-4-氨基甲酰基-丁酸;
2-[2-(2-氨基-4,5-二甲氧基-苯甲酰胺基基)-丙酰胺基]-4-氨基甲酰基-丁酸;
2-[2-(2-丁胺基-4,5-二甲氧基-苯甲酰胺基)-丙酰胺基]-4-氨基甲酰基-丁酸;
4-氨基甲酰基-2-(2-{4,5-二甲氧基-2-[3-(2-硝基-苯基)-丙酰胺基]-苯甲酰胺基}-丙酰胺基)-丁酸;
4-氨基甲酰基-2-[2-(4,5-二甲氧基-2-苯乙胺基-苯甲酰胺基)-丙酰胺基]-丁酸;
2-[2-(2-氨基-5-氯-苯甲酰胺基)-丙酰胺基]-4-氨基甲酰基-丁酸;
2-[2-(2-丁胺基-5-氯-苯甲酰胺基)-丙酰胺基]-4-氨基甲酰基-丁酸;
4-氨基甲酰基-2-[2-(5-氯-2-苯乙胺基-苯甲酰胺基)-丙酰胺基]-丁酸;
4-氨基甲酰基-2-(2-{5-氯-2-[3-(2-硝基-苯基)-丙烯胺基]-苯甲酰胺基}-丙酰胺基)-丁酸;
2-[2-(2-氨基-苯甲酰胺基)-3-甲基-丁酰胺基]-4-氨基甲酰基-丁酸;
2-[2-(2-丁胺基-苯甲酰胺基)-3-甲基-丁酰胺基]-4-氨基甲酰基-丁酸;
4-氨基甲酰基-2-(3-甲基-2-{2-[3-(2-硝基-苯基)-丙酰胺基]-苯甲酰氨基}-丁酰胺基)-丁酸;
4-氨基甲酰基-2-[2-(2-己烯胺基-苯甲酰胺基)-3-甲基-丁酰胺基]-丁酸;
2-[2-(2-氨基-4,5-二甲氧基-苯甲酰胺基)-3-甲基-丁酰胺基]-4-氨基甲酰基-丁酸;
2-[2-(2-丁胺基-4,5-二甲氧基-苯甲酰胺基)-3-甲基-丁酰胺基]-4-氨基甲酰基-丁酸;
4-氨基甲酰基-2-[2-(4,5-二甲氧基-2-苯乙胺基-苯甲酰胺基)-3-甲基-丁酰胺基]-丁酸;
4-氨基甲酰基-2-[2-(2-己烯胺基-4,5-二甲氧基-苯甲酰胺基)-3-甲基-丁酰胺基]-丁酸;
4-氨基甲酰基-2-{2-[2-(4-异丙基-苄胺基)-4,5-二甲氧基-苯甲酰胺基]-3-甲基-丁酰胺基}-丁酸;
2-[2-(2-氨基-5-氯-苯甲酰胺基)-3-甲基-丁酰胺基]-4-氨基甲酰基-丁酸;
2-[2-(2-丁胺基-5-氯-苯甲酰胺基)-3-甲基-丁酰胺基]-4-氨基甲酰基-丁酸;
4-氨基甲酰基-2-[2-(5-氯-2-苯乙胺基-苯甲酰胺基)-3-甲基-丁酰胺基]-丁酸;
4-氨基甲酰基-2-{2-[5-氯-2-(4-异丙基-苄胺基)-苯甲酰胺基]-3-甲基-丁酰胺基}-丁酸;
2-[2-(2-氨基-苯甲酰胺基)-4-甲基-戊酰胺基]-4-氨基甲酰基-丁酸;
2-[2-(2-丁胺基-苯甲酰胺基)-4-甲基-戊酰胺基]-4-氨基甲酰基-丁酸;
4-氨基甲酰基-2-[4-甲基-2-(2-苯乙胺基-苯甲酰胺基)-戊酰胺基]-丁酸;
4-氨基甲酰基-2-{2-[4-氟-苄胺基)-苯甲酰胺基]-4-甲基-戊酰胺基}-丁酸;
2-[2-(2-氨基-4,5-二甲氧基-苯甲酰胺基)-4-甲基-戊酰胺基]-4-氨基甲酰基-丁酸;
4-氨基甲酰基-2-[2-(4,5-二甲氧基-2-苯乙胺基-苯甲酰胺基)-4-甲基-戊酰胺基]-丁酸;
4-氨基甲酰基-2-[2-(2-反-己烯胺基-4,5-二甲氧基-苯甲酰胺基)-4-甲基-戊酰胺基]-丁酸;
4-氨基甲酰基-2-{2-[4-氟-苄胺基)-4,5-二甲氧基-苯甲酰胺基]-4-甲基-戊酰胺基}-丁酸;
2-[2-(2-氨基-5-氯-苯甲酰胺基)-4-甲基-戊酰胺基]-4-氨基甲酰基-丁酸;
2-[2-(2-氨基-苯甲酰胺基)-3-甲基-戊酰胺基]-4-氨基甲酰基-丁酸;
2-[2-(2-丁胺基-苯甲酰胺基)-3-甲基-戊酰胺基]-4-氨基甲酰基-丁酸;
4-氨基甲酰基-2-[3-甲基-2-(2-苯乙胺基-苯甲酰胺基)-戊酰胺基]-丁酸;
2-[2-(2-氨基-4,5-二甲氧基-苯甲酰胺基)-3-甲基-戊酰胺基]-4-氨基甲酰基-丁酸;
2-[2-(2-丁胺基-4,5-二甲氧基-苯甲酰胺基)-3-甲基-戊酰胺基]-4-氨基甲酰基-丁酸;
4-氨基甲酰基-2-[2-(4,5-二甲氧基-2-苯乙胺基-苯甲酰胺基)-3-甲基-戊酰胺基]-丁酸;
4-氨基甲酰基-2-{2-[4-氟-苄胺基)-4,5-二甲氧基-苯甲酰胺基]-3-甲基-戊酰胺基}-丁酸;
2-[2-(2-氨基-5-氯-苯甲酰胺基)-3-甲基-戊酰胺基]-4-氨基甲酰基-丁酸;
4-氨基甲酰基-2-{2-[5-氯-2-(4-异丙基-苄胺基)-苯甲酰胺基]-3-甲基-戊酰胺基}-丁酸;
2-[2-(2-丁胺基-5-氯-苯甲酰胺基)-3-甲基-戊酰胺基]-4-氨基甲酰基-丁酸;
4-氨基甲酰基-2-[2-(5-氯-2-苯乙胺基-苯甲酰胺基)-3-甲基-戊酰胺基]-丁酸;
2-[2-(2-氨基-苯甲酰胺基)-3-苯基-丙酰胺基]-4-氨基甲酰基-丁酸;
2-[2-(2-丁胺基-苯甲酰胺基)-3-苯基-丙酰胺基]-4-氨基甲酰基-丁酸;
4-氨基甲酰基-2-[2-(2-苯乙胺基-苯甲酰胺基)-3-苯基-丙酰胺基]-丁酸;
2-[2-(2-氨基-4,5-二甲氧基-苯甲酰胺基)-3-苯基-丙酰胺基]-4-氨基甲酰基-丁酸;
2-[2-(2-丁胺基-4,5-二甲氧基-苯甲酰胺基)-3-苯基-丙酰胺基]-4-氨基甲酰基-丁酸;
4-氨基甲酰基-2-[2-(4,5-二甲氧基-2-苯乙胺基-苯甲酰胺基)-3-苯基-丙酰胺基]-丁酸;
4-胺基甲酰基-2-[2-(2-己烯胺基-4,5-二甲氧基-苯甲酰胺基)-3-苯基-丙酰胺基]-丁酸;
2-[2-(2-氨基-5-氯-苯甲酰胺基)-3-苯基-丙酰胺基]-4-氨基甲酰基-丁酸;
2-[2-(2-丁胺基-5-氯-苯甲酰胺基)-3-苯基-丙酰胺基]-4-氨基甲酰基-丁酸;
4-氨基甲酰基-2-[2-(5-氯-2-苯乙胺基-苯甲酰胺基)-3-苯基-丙酰胺基]-丁酸;
4-氨基甲酰基-2-[2-(5-氯-2-己烯胺基-苯甲酰胺基)-3-苯基-丙酰胺基]-丁酸;或
4-氨基甲酰基-2-[2-(5-氯-2-己胺基-苯甲酰胺基)-3-苯基-丙酰胺基]-丁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9861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