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指针输入系统的影像处理的校准及追迹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610100536.6 | 申请日: | 2006-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0239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9 |
发明(设计)人: | 丁立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微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1/60 | 分类号: | H04N1/60;H04N1/56;H04N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田野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指针 输入 系统 影像 处理 校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一种影像处理方法,特别是关于一种指针输入系统的影像处理的校准及追迹方法。
背景技术
指针输入系统是以一指针器在一屏幕上输入轨迹,通过处理一取像装置拍摄该屏幕产生包含该轨迹的影像,得到包含该轨迹位置信息的输出数据以产生相应的输出显示在该屏幕上,达到输入的目的。一般而言,指针输入系统的影像处理方法主要分为校准与追迹,该校准方法包括以该取像装置拍摄一施予在该屏幕上的校准输入以产生一校准用数据,以及比较该校准用数据与一参考数据产生该屏幕与该取像装置之间的空间转换关系,该追迹方法包括根据该空间转换关系从一包含该指针器在该屏幕上输入轨迹的影像中得到一包含该轨迹位置信息的输出数据,以及通过一显示系统根据该输出数据产生相应的输出显示在该屏幕上。公知指针输入系统的影像处理方法系对全彩的影像进行处理,例如以红色、蓝色与绿色三色色彩值平均或其权重和进行处理,因此无法利用各色彩信道影像或其组合具有不同信噪比(S/N)及增益(gain)的特性进一步增加指针输入系统的的影像处理能力,此外,以全彩影像进行影像处理导致处理的数据量相当庞大,除了造成数据的处理效率与传输速度无法提升外,也使得指针输入系统的稳定度下降。
因此,一种增加影像处理能力以及提升数据处理效率与传输速度的指针输入系统的影像处理方法,乃为所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出一种增加影像处理能力以及提升数据处理效率与传输速度的指针输入系统的影像处理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还在于提出一种应用于阴极射线管(CRT)屏幕、液晶显示(LCD)屏幕、等离子屏幕或投影机屏幕的指针输入系统的影像处理方法。
根据本发明,一种指针输入系统影像处理的校准方法包括对一屏幕施予一校准输入,通过一取像装置拍摄该屏幕得到一包含该校准输入的校准影像,从该校准影像中产生一色彩信道影像,扫描该色彩信道影像中的感兴趣区域产生一校准数据,以及比较该校准数据与一预先决定的参考数据产生该屏幕与该取像装置之间的空间转换关系。
根据本发明,一种指针输入系统影像处理的追迹方法包括以一指针器在一屏幕上输入光点,通过一取像装置拍摄该屏幕得到一包含该光点的影像,从该影像中产生一色彩信道影像,去除该色彩信道影像的背景噪声,扫描该色彩信道影像中的感兴趣区域得到一扫描数据,根据一校准得到的空间转换关系从该扫描数据产生一包含该光点位置信息的输出数据,以及通过一显示系统根据该输出数据产生相应的光标显示在该屏幕上。
本发明利用不同色彩信道或其组合具有不同信噪比及增益的特性增加指针输入系统的影像处理能力,同时在影像处理的过程中通过处理一色彩信道影像取代处理全彩影像而大量减少影像处理的数据量,提升影像的处理效率与传输速度。
附图说明
图1是三种用于指针输入系统影像处理的校准方法的典型的测试图形;
图2是本发明的指针输入系统影像处理的校准方法第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图2的一个实施例;
图4是分区显示测试图形的示意图;
图5是以指针器在特定位置输入光点的示意图;
图6是测试图形显示于屏幕角落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指针输入系统影像处理的校准方法第二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8是本发明的指针输入系统影像处理的校准方法第三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9是预校准程序的测试图形;
图10是全屏幕校准程序的测试图形;
图11是本发明的指针输入系统影像处理的追迹方法的流程图;
图12是根据图11的一个实施例;
图13是本发明的指针输入系统影像处理的追迹方法的第二个实施例;
图14是根据中心位置产生外插值的示意图;
图15是在中心位置之间产生内插值的示意图;以及
图16是本发明检测环境变化的一个实施例。
图号说明:
210 西洋棋盘方格图形
220 方块图形
230 十字图形
300 流程图
302 对屏幕施予校准输入
304 调整取像装置的参数
306 拍摄屏幕
308 校准影像
310 色彩信道影像
312 扫描感兴趣区域
314 校准数据
315 与参考数据比较
316 空间转换关系
340 判断程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微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微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0053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效招聘求职系统
- 下一篇:进气口至节气门之间可变控流的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