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维/三维影像切换显示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10100562.9 | 申请日: | 2006-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0137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9 |
发明(设计)人: | 郭建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27/22 | 分类号: | G02B27/22;G02F1/133;G09F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燕力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维 三维 影像 切换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影像显示装置,尤有关一种同时具平面二维(2D)及立体三维(3D)显示模式的影像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图1为已知一同时具平面二维(2D)及立体三维(3D)显示模式的影像显示装置100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影像显示装置100包含一液晶显示面板110、液晶光阀(LCD shutter)120、及背光源130。液晶显示面板110具有基板111及113、以及密封于基板111及113之间的液晶层112。液晶光阀120也具有基板121及123、以及密封于基板121及123之间的液晶层122。液晶光阀120是作为产生左右眼视觉分离效果的视差元件,当液晶光阀120呈关闭状态(OFF)时,背光源130发出的光线可完全透过液晶光阀120而呈现一平面二维显示模式;当液晶光阀120呈开启状态(ON)时,施加电压会改变部份液晶分子的配列状态而形成多个不透光区块(未图标),由不透光区块与液晶显示面板110的像素单元错置产生的视差效果,当由背光源130发出的光线通过液晶光阀120与液晶显示面板110之后,可使观察者140的双眼产生视觉分离的效果,而形成一立体三维(3D)影像显示模式。
然而,该已知设计欲达成上述二维/三维影像切换的显示效果时,因液晶显示面板110、液晶光阀120、与背光源130三者皆不可或缺,故无法再减少构件数以降低影像显示装置的整体构装厚度及重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维/三维影像切换显示装置,其具较少构件数而能有效达成薄型化及轻量化的目的。
依本发明的设计,一种二维/三维影像切换显示装置,包含一液晶显示面板及一光源性视差元件。液晶显示面板具有分别显示左眼及右眼影像资料的多个第一及第二像素单元,且第一及第二像素单元于该液晶显示面板上交互间隔排列。光源性视差元件具有形成整面发光区域的一第一模式、及形成多个交互间隔配置的发光亮区及暗区的第二模式。交互间隔配置的发光亮区及暗区与第一及第二像素单元错置以产生视觉分离效果。光源性视差元件可为一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等离子显示面板、场发射显示面板、或真空萤光显示面板。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可为,一种二维/三维影像切换显示装置,包含:一液晶显示面板;一封装盖;一发光层,密封于该液晶显示面板与该封装盖之间,该发光层具有形成整面发光区域的一第一模式、及形成多个交互间隔配置的发光亮区及暗区的第二模式。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又可为,一种二维/三维影像切换显示装置,包含:一液晶显示面板;一透明基板;一发光层,形成于该透明基板上且介设于该液晶显示面板与该透明基板间,该发光层具有形成整面发光区域的一第一模式、及形成多个交互间隔配置的发光亮区及暗区的第二模式。
由上所述,因本发明的二维/三维影像切换显示装置中的光源性视差元件同时具有提供光源及产生视觉分离效果的功效,故可用此一单一构件取代已知设计中的液晶光阀与背光源,如此可有效减少构成一影像显示装置的所需构件数而大幅降低整体构装厚度及重量。
附图说明
图1:为已知一同时具平面二维及立体三维显示模式的影像显示装置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显示二维/三维影像切换显示装置的三维显示模式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显示二维/三维影像切换显示装置的二维显示模式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二维/三维影像切换显示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二维/三维影像切换显示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6A:为本发明像素单元及发光亮区、暗区的一相对分布设计例示意图。
图6B:为经视觉分离后左眼及右眼分别观察到的像素单元。
图7A:为本发明像素单元及发光亮区、暗区的另一相对分布设计例示意图。
图7B:为经视觉分离后左眼及右眼分别观察到的像素单元。
附图标号:
10、40、50 二维/三维影像切换显示装置
12 液晶显示面板
14 光源性视差元件
16、20、22 透明基板
18 液晶层
24 发光层
26 封装盖
32、34 像素单元
36 发光亮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0056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数据不一致的检测处理方法
- 下一篇:为终端分配用户注册区ID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