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即食颗粒紫菜产品及其加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610101056.1 | 申请日: | 2006-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9958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9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钦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建钦 |
主分类号: | A23L1/337 | 分类号: | A23L1/337;A23P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3200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即食 颗粒 紫菜 产品 及其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即食颗粒紫菜产品及其加工方法,属于海洋水产加工领域,将栽培紫菜加工成一种产品形式,作为直接食用或新产品的原料。
背景技术
紫菜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工栽培的海藻之一,是天然的健康食品,全世界的紫菜初级产品的年产值为18-20亿美元,占人工栽培海藻产值的2/3。我国紫菜栽培已经有四十年的历史,福建漳浦“六鳌紫菜”由于具有独特的海域优势,品质极佳,是传统优质海产品,养殖面积21000亩,是福建省最大紫菜产地,产品销往日本、韩国、菲律宾、泰国、新加坡、香港、台湾等许多国家和地区。随着紫菜栽培技术的不断改进,生产规模和产量得到很大的提高,但是其质量和经济效益却没有相应的提高,主要原因之一是紫菜产品的加工和产品形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
目前的紫菜产品主要是采用净化、高温烘干的传统手工制作而成的片状“小圆饼”、“大铺盖”紫菜,体积大,而且不易包装、运输和储存,影响市场开发和保质期。现有专利号为CN200510049447.9和CN200510061247.5的紫菜颗粒是采用坛紫菜通过超微粉碎制作而成,造成紫菜原营养成分的不同程度流失,而且不能还原和保持紫菜的传统形状和风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的技术现状而提供的一种即食颗粒紫菜产品及其加工方法,该紫菜产品作为直接食用或新产品的原料,尤其是未经粉碎而有效防止紫菜营养成分的流失,冲泡后还原为条状紫菜和保持紫菜原来的特有风味。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即食颗粒紫菜产品,它呈颗粒状,颗粒大小范围为6mm-12mm,含水率5-6%,冲泡后能还原为条状紫菜。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为:一种即食颗粒紫菜产品的加工方法,其加工工艺如下:①将原藻送至水池中清洗,利用藻类与杂质的比重差异,在搅拌机的作用下,分离出净菜,同时将杂质排出;②净菜进入自转式圆筒干燥机脱水干燥,经32℃-42℃的热空气温度脱水干燥,使脱水干燥后的紫菜原藻的含水率降至9-12%;③将干燥后的净菜通过紧缩制粒机反复造型8-12次,定型间隔3-5分钟/次,使其颗粒达到6mm-12mm范围;④将紫菜颗粒送入烘干箱,在162℃-186℃的高温下滞留2-3分钟,使其达到色泽还原(绿色)及含水率降至5-6%;⑤将颗粒紫菜按不同定量进行分级包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其体积小,方便包装、运输和储存,而且没有经过粉碎,冲泡后还原为条状紫菜和保持紫菜原来的特有风味。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制作而成的一种即食颗粒紫菜的形状。
图2是对该颗粒紫菜经过冲泡还原的紫菜形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福建漳浦的六鳌紫菜加工为例作进一步描述
加工主要设备:洗菜机、自转式圆筒干燥机、圆盘制粒机、低速定型机、箱式烘干机、风选振动筛、真空包装机。
其加工工艺如下:①将原藻送至1∶12的菜水(海水)和1∶8的菜水(淡水)的水池中先后进行净化和淡化,利用藻类与杂质的比重差异,在搅拌机的作用下,分离出净菜,同时将杂质排出;②净菜进入自转式圆筒干燥机脱水干燥,经32℃-42℃的热空气温度脱水干燥,使脱水干燥后的紫菜原藻的含水率降至9-12%;③将干燥后的净菜通过紧缩制粒机反复造型8-12次,定型间隔3-5分钟/次,使其颗粒达到6mm-12mm范围;④将紫菜颗粒送入烘干箱,在162℃-186℃的高温下滞留2-3分钟,使其达到色泽还原(绿色)及含水率降至5-6%;⑤将颗粒紫菜采用不同规格的包装袋定量进行分级真空包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建钦,未经刘建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0105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