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油墨及印刷品无效
申请号: | 200610101795.0 | 申请日: | 2006-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0475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16 |
发明(设计)人: | 高田直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帝国油墨制造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1/10 | 分类号: | C09D11/10;B41M1/12;B41M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段承恩;田欣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墨 印刷品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发明涉及具有高度的镜面光泽的印刷品及在其制造中使用的油墨以及使用了该油墨的印刷品。
背景技术
在印刷油墨中添加铝箔片来调制所谓的金属色调的油墨是人们熟知的,但用金属色调油墨印刷的印刷品出现微细的区域产生的闪烁部分,在镜面光泽方面决不充分。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点,本申请人在日本国平成8年日本专利申请第331465号申请中提出了下述油墨的构成:
(1)相对于100重量份含有75%以上的厚度为0.5μm以下、箔面积为20μm2~2000μm2的铝箔片的铝箔片,含有15~200重量份粘合剂聚合物及600~3000重量份溶剂而成的油墨;
(2)相对于100重量份含有75%以上的厚度为0.3μm以下、箔面积为20μm2~2000μm2的铝箔片的铝箔片,含有15~2000重量份粘合剂聚合物及600~3000重量份溶剂而成的油墨。
在上述各构成中,优选50~1000cps(在20℃、采用BM型旋转粘度计测定)范围的油墨粘度,这些构成及粘度范围在特开平10-158561号公报(专利文献1)及日本专利第3151606号公报中被公开。
在上述在先申请发明(以下简称为“申请人在先申请发明”)中,得到相当高度的镜面光泽,另一方面,在优选的粘度范围内,可防止发生以印刷区域的轮廓维持为基准的变形,能实现质量相当良好的镜面印刷。
但是,在申请人在先申请发明中,有通过进一步选择铝箔片的厚度来进一步改善镜面光泽的余地,而且,通过进一步限定粘度的下限值,不仅对于防止发生以印刷画面的轮廓维持为基准的变形,而且对于防止发生以细线间隙(具体地,为0.15mm的间隙)的维持为基准的变形、也有进行改善的余地。
另一方面,特公昭62-45905号公报(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油墨,该油墨含有90%的厚度为0.035~0.045μm、箔面积为20μm2~2000μm2的铝箔片(实施例8),相对于100重量份该铝箔片,含有20重量份作为粘合剂聚合物的硝基纤维素(实施例9)、及2770重量份作为溶剂的乙基溶纤剂、MEK甲基溶纤剂、甲苯(实施例6、8、9)。
但是,根据本发明人进行的实验,在上述公开公报所记载的构成的情况下,粘度为17cps以下(在20℃、采用BM型旋转粘度计测定),变形的程度显著,针对该点进行的改善不可缺少。
发明内容
本申请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油墨,通过进一步选择申请人在先申请发明中的铝箔片的厚度来改善镜面光泽,同时通过在立足于基于该改善的基本构成的基础上、选择粘度的下限值,可防止以0.15mm空白细线间隙维持为基准的变形;提供使用了该油墨的印刷品的构成。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申请发明的基本构成包括一种油墨,通过相对于100重量份以累积面积为基准,含有80%以上的厚度为0.02μm以下、箔面积为1.5μm2~1500μm2的铝箔片的铝箔片,含有3~200重量份的粘合剂聚合物和600~2500重量份的溶剂,粘度为1000~3000cps(在20℃、采用BM型旋转粘度计测定),可维持0.15mm空白细线间隙。
根据本申请发明,可制造一种油墨,在将印刷面的相反面作为表面来欣赏等的情况下,不伴随以印刷画面的轮廓维持为基准的变形的发生,可以选择能够发挥比申请人在先申请发明更高度的镜面光泽,而且,通过如上述优选的粘度范围那样进一步限定下限值,能够防止发生以0.15mm空白细线间隙维持为基准的变形;还可以制造基于该油墨的印刷品。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发明中,将下述内容作为要件:铝箔片具有0.03μm、优选0.02μm以下的厚度,并且以累积面积为基准,1.5~1500μm2的面积范围占80%以上,但实际上在厚度为0.03μm以下的情况下,在很多情况下,其大部分处在上述面积的范围内。
因此,在使厚度为0.03μm的情况下,上述80%以上所涉及的要件,与以累积面积为基准,铝箔片的厚度为0.03μm以下所涉及的要件实质上等同,另一方面,在厚度为0.02μm以下的情况下,上述80%以上的要件相当于厚度和箔面积双方所涉及的要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帝国油墨制造股份公司,未经帝国油墨制造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017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压力加工装置、压力加工方法以及冲切产品
- 下一篇:几何端操纵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