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骨伤的蒙药有效
申请号: | 200610104067.5 | 申请日: | 2006-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1667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06 |
发明(设计)人: | 奥·乌力吉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乌力吉 |
主分类号: | A61K36/46 | 分类号: | A61K36/46;A61K9/48;A61P1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商泰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邹芳德 |
地址: | 028000内蒙古自治区通辽***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蒙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品,即一种治疗骨伤的蒙药。
背景技术 骨伤包括骨折、软组织挫伤、关节扭伤等创伤,是一类多发常见病。目前,骨伤的治疗技术发展很快,诊断和治疗骨伤的药品和方法很多。可是,现有骨伤治疗技术多在先进的设备和手术方法的配合下进行,要求的条件和医疗成本都比较高,而且治疗的时间较长,患者比较痛苦。相比之下,传统的蒙医蒙药对于骨伤的治疗却有着独到的方法和神奇的效果。蒙古族人民长期从事放牧、狩猎等生产活动,从马上跌下或从高处坠落造成骨伤事故的几率较高,由此积累了丰富的骨伤治疗经验,形成了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蒙医蒙药治疗骨伤的方法简单,显效快,成本低,治疗时间短,患者痛苦少,特别适合常见骨伤的治疗。但是,由于缺乏搜集整理和理论研究,许多宝贵的蒙医骨伤技术,特别是骨伤蒙药验方都散落在民间,在机理不明的情况下,偶然的使用。其中,有的本来用途广泛的验方在经验中仅对单一的部位或病种进行使用,限制了药效的发挥。有的在秘传中残缺不全,面目全非。有的已经失传或濒临失传。这种现状限制了骨伤蒙药的发展,致使骨伤蒙药一直停留在分散粗制的水平上,至今未有治疗骨伤的国家级新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搜集整理民间骨伤蒙药验方的基础上,采用现代技术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一种对骨伤具有显著疗效,且适应面广,用法简单,显效快,成本低,治疗时间短,患者痛苦少,治疗效果好的蒙药。
上述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研制一种治疗骨伤的蒙药,其特点是:这种蒙药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蓝刺头15-62份,杜仲28-76份,珍珠0.5-8份,红花15-50份,三七5-27份。
所说的治疗骨伤的蒙药,其优化组方为:蓝刺头35-42份,杜仲48-56份,珍珠1-6份,红花22-30份,三七9-17份。
所说的治疗骨伤的蒙药,其最佳组方为:蓝刺头39份,杜仲52份,珍珠3.25份,红花26份,三七13份。
所说的治疗骨伤的蒙药的制造方法是:取原料药蓝刺头15-62份,杜仲28-76份,珍珠0.5-8份,红花15-50份,三七5-27份,将上述原料药粉碎研细,装入胶囊。
所说的治疗骨伤的蒙药的制造方法是:珍珠、三七粉碎备用;蓝刺头、杜仲、红花加入乙醇提取,滤液回收乙醇得稠膏状物;药渣加水煎煮滤过,浓缩至稠膏状;两稠膏合并,浓缩;与细粉混合。
所说的治疗骨伤的蒙药的剂型可以是药剂学上的任何一种剂型。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制成的蒙药,具有活血散淤,消肿止痛,续筋接骨等功效,经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证明,对于软组织挫伤、挤压伤、关节扭伤、外伤和手术所致的开放性创伤、肢体骨折等多种骨伤均具有显著的疗效,且具有用法简单,显效快,成本低,治疗时间短,患者痛苦少,治疗效果好等特点。本药品在临床实验中称为蓝红胶囊,由于获得众多试用者和医院的好评,已经具有一定的知名度,现已根据国内知名专家的建议,申报国家级新药。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乌力吉,未经奥·乌力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0406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磁炉可加热陶钵
- 下一篇:一种用于直热式饮水机的调流量液化增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