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加压把手组有效
申请号: | 200610104239.9 | 申请日: | 2006-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1787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06 |
发明(设计)人: | 王世明;蒋若舜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弘冷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私立中原大学 |
主分类号: | E05C3/04 | 分类号: | E05C3/04;F25D23/0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周国城 |
地址: | 台湾省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压 把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门把设计,尤其是一种加压把手的设计。
背景技术
冷冻装置为了能让门更密合,使得内部气体不致于泄漏,一般都会在门与门框之间加上软垫。在关门时,通过由压缩软垫,使得门与门框之间能完全闭合,保持气密。因此常常需要加上一加压把手,通过以在关门时对门加压,以压缩软垫,并且将门扣紧。
图1是一种常见的加压把手组,其包含一加压把手2一转轴4与一扣件6。加压把手2是装置于转轴4上,通过由转轴4来提供一转动,当加压把手2转入扣件6时,是由扣件6凸出部向外的下方位置3沿凸出部压入上方位置5,因此具有一加压的位移。
这类的加压把手常常是以紧迫的方式将门扣紧,较易松动。另外,冷冻装置门与门框间可能因为结霜而粘住,使得开门时需要施以很大的力量才能打开。因此需要额外的设计使得加压把手不易松动,并且能在开门时帮助门与门框分离。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的发明背景中,为了符合产业上某些利益的需求,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加压把手组,可用以解决上述传统的加压把手未能达成的标的。
本发明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加压把手组,是用以操作卡固结合及分离两对象,所述加压把手组包含一扣件和一滑槽,其中,扣件装设于其中一对象上,包含一转轴、一支臂与一凸轴,该凸轴设置于该支臂的一端,该支臂以该转轴为轴心以一旋转路径旋转;而滑槽装设于另一对象上,具有至少一弧形结构,每一弧形结构包括一开口、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
上述加压把手组的操作方式,该扣件的凸轴或转轮滑动于滑槽中,即能从该滑槽的开口经该第一位置卡入至该第二位置,该凸轴位于该第一位置与该第二位置时,该转轴与该开口的距离分别为一第一距离与一第二距离,其中该第一距离小于该第二距离;依此,于两对象结合时,该滑槽与该扣件渐靠近再微离;而于两对象分离时,该滑槽与该扣件微靠近再分离。通过由杠杆原理推动扣件,使得凸轴或转轮在滑入滑槽的过程中,拉近扣件与滑槽的距离。此外透过滑槽的结构形状,使得凸轴或转轮在滑入滑槽的过程中,可让扣件先靠近滑槽后再微移离。据此,在凸轴或转轮在滑入滑槽的过程,会对扣件及滑槽之间的一软垫压缩而产生弹力,而该弹力会递增再递减,因此如果要将凸轴或转轮滑出滑槽,需要施加外力才能将凸轴或转轮推出滑槽,据此便能将凸轴或转轮稳定地扣在滑槽内。此外,当凸轴或转轮在滑出滑槽的过程中,通过由将凸轴或转轮抵推滑槽,便可利用杠杆原理轻易将门与门框分离。
附图说明
图1A、图1B是为一背景技术加压把手组的示意图;
图2A、图2A-1至图2D是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的操作立体图,其中将扣件扣入滑槽中;
图3A及图3B是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的操作示意图,其中将扣件自滑槽中退出;
图4A、图4B是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应用于一门组上的立体示意图;以及
图5是本发明另一具体实施例的具有复数个弧形的滑槽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在此所探讨的方向为一种加压把手组。为了能彻底地了解本发明,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尽的步骤及其组成。显然地,本发明的施行并未限定于加压把手组的技艺者所熟习的特殊细节。另一方面,众所周知的组成或步骤并未描述于细节中,以避免造成本发明不必要的限制。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会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之外,本发明还可以广泛地施行在其它的实施例中,且本发明的范围不受限定,其以专利范围为准。
本发明是揭示一加压把手组,包含一扣件,一滑槽与一门组。门组包含一门、一门框、一软垫与一门轴,门轴结合门与门框,以提供一转动,并且软垫是装置于门与门框之间,其中扣件与滑槽是分别装置于门与门框两者之一。扣件包含一转轴、一支臂与一凸轴,其中支臂是通过由转轴以一旋转路径旋转,并且凸轴是装置于该支臂之一端。当支臂依旋转路径转入滑槽末端时,软垫会受到压缩而产生一弹力,通过此滑槽的结构使得此弹力递增再递减。
根据图2A、图2A-1至图2D所示的操作示意图,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是一卡固装置,其包含一扣件10与一滑槽20。扣件10包含一转轴12、一支臂14与一凸轴16,其中支臂14是通过由转轴12为轴心以一旋转路径13旋转,并且凸轴16是装置于支臂14上,在本具体实施例中所示的较佳位置为支臂14的一端。另外,滑槽20依次为一开口22、一第一位置24与一第二位置26所组成的弧形结构,凸轴16依该旋转路径13从滑槽20的开口22经第一位置24至第二位置2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弘冷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私立中原大学,未经瑞弘冷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私立中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0423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硫酸氢氯吡格雷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电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