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苦豆子总碱在制备治疗带状疱疹药物中的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0610105078.5 | 申请日: | 2006-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2945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7 |
发明(设计)人: | 武新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K36/489 | 分类号: | A61K36/489;A61K9/06;A61K9/08;A61P31/22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刘继春 |
地址: | 730000甘肃省兰州***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豆子 制备 治疗 带状疱疹 药物 中的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苦豆子总碱在制药领域的新用途,尤其是苦豆子总碱在制备治疗带状疱疹药物中的用途。
背景技术
带状疱疹是一种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因其常见于腰胁间,蔓延如带,故有“缠腰龙”之称。该病系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致,对此病毒没有免疫力的儿童被感染后,发生水痘。部分患者被感染后成为病毒携带者而不发生症状。由于病毒具有亲神经性,感染后可长期潜伏于脊髓神经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内,当机体抵抗力下降后,病毒活动繁殖而激发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好发于春秋季节,成人多见。发病前局部皮肤往往先有感觉过敏或神经痛,伴有轻度发热,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亦可无前驱症状而突然发病。患部先发生潮红斑,继而其上出现多数成群簇集的粟粒至绿豆大的丘疱疹,迅速变为水疱,水疱透明澄清,疱壁紧张发亮,疱周有红晕。数群水疱常沿皮神经排列成带状,各群水疱间皮肤正常。10余日后水疱吸收干涸、结痂。愈后留有暂时性淡红色斑或色素沉着,不留疤痕。亦可因疱膜破溃形成糜烂,甚至坏死或继发化脓感染。全病程约2~3周。除典型皮疹外,神经痛是本病的另一大特点。一般在皮疹出现前1~2天即有神经痛,直到皮疹消退。疼痛的程度轻重不等,且于皮疹的严重程度无一定的关系。通常儿童带状疱疹患者疼痛很轻或没有疼痛,而老年患者多疼痛且剧烈,甚至难以忍受。而且约30%~50%的中老年患者于损害消退后可遗留顽固性神经痛,常持续数月或更久。
对带状疱疹的治疗,目前临床上常用抗病毒药物如无环鸟苷、三氮唑核苷、聚肌胞等,这些药物副作用比较大,而且需静脉给药或肌肉注射,给患者带来很多不便。所以迫切需要寻找一种疗效高、毒副作用小的治疗带状疱疹的药物。
苦豆子总碱(aloperine)系豆科槐属植物苦豆子sophora alopearoids L中的生物碱。苦豆子生物碱化合物有20多种,详见表1:
表1苦豆子生物碱化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未经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0507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