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树枝状结构的红外波段超材料无效
申请号: | 200610105227.8 | 申请日: | 2006-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0637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25 |
发明(设计)人: | 赵晓鹏;刘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F1/355 | 分类号: | G02F1/355;G02F1/35;C25D5/00;C25D5/10;C25D5/5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72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树枝 结构 红外 波段 材料 | ||
1.一种基于树枝状结构的红外波段超材料,该超材料是由金属铜树枝状结构和金属银颗粒薄膜组合而成,其主要特征是:通过调节金属铜树枝状结构各分支的长度、宽度和厚度,以及组成金属银颗粒薄膜的厚度使得该超材料在红外波段表现出左手材料特征响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铜树枝状结构,其特征是制备过程为,电解液是0.2MCuSO4·5H2O和1.0M H2SO4的混合溶液,阴极为直径5μm的碳纤维,阳极为环形铜电极(外径、内径和厚度分别为15mm、12mm和2mm),基底为普通玻璃(长、宽、厚分别为20mm、10mm和220μm),沉积电压6~15V,整个制备过程在冰水浴中进行。控制电沉积时间在30min到120min,从而使得制备样品直径范围为1~5mm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银颗粒薄膜,其特征是制备过程为,电解液为1.18mMAgNO3和PEG-400∶H2O=1∶9(v/v)的混合溶液,以导电玻璃(长、宽、厚分别为20mm、10mm和1.0mm)为阴极,高纯石墨电极(长、宽、厚分别为20mm、10mm和1.0mm)为阳极。沉积电压为1.5V,整个制备过程在冰水浴中进行。控制电沉积的时间小于30min,使得制备样品厚度小于60n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树枝状结构的红外波段超材料,其特征是制备过程为,将所制备的金属铜树枝状结构叠加在金属银颗粒薄膜之上即可得一种基于树枝状结构的平板夹心型超材料,其中心玻璃基板厚度为220μm,一侧金属树枝状结构厚度为200~300nm,直径1~5mm,另一侧金属颗粒薄膜的厚度为40~60nm,长度与宽度均为1~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0522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