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喷雾伞无效
申请号: | 200610109772.4 | 申请日: | 2006-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2083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13 |
发明(设计)人: | 张宏任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宏任 |
主分类号: | A45B23/00 | 分类号: | A45B2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鲁兵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喷雾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伞具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易于操作、且可产生气体或雾化液体的喷雾伞。
背景技术:
受到地球温室效应的影响,全球夏天温度不断地提高,因此人们在进行户外活动,如行走、打高尔夫球、钓鱼或工程勘察时,经常会以大型帽子或手持遮阳伞等遮阳器具来降低阳光的直接照射时间与机会,然而其遮阳效果极为有限,主要是因在阳光下如未进行适当的降温动作,其周围的环境温度会不断的升高,因此使用者在一段时间后,仍会感到高温的不适。
也就是说,如能在前述伞具中增加降温功能,则能让使用者在烈日下感到较凉快,进而提升其遮阳效果,然而现有已具体公开或使用的伞具中,从未示出一种具有降温功能的伞具,而造成其遮阳效果不显著的问题,因此如何解决前述问题,是本发明要探讨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喷雾伞,由此为伞具提供具有各种气体或液体用品的使用。
此外,本发明可提供一种易于携带出行的喷雾伞,进一步提升其使用的便利性。
为此,本发明主要是通过下列技术手段,来具体实现本发明的各项目的和效能:
本发明喷雾伞其包含有:一伞具,该伞具在一中空立杆顶端设有复数放射状伞骨,且在各伞骨表顶面覆设有一伞面,而且立杆内穿设有一导管,并且在导管出口处设有至少一个喷嘴,而且立杆在相对于喷嘴的另一端设有一连通导管的接头;一液压单元,该液压单元被串接在伞具的接头上,并利用高压原理将雾化液体输送至伞具导管并由喷嘴喷出;一可控制液压单元供应气体或雾化液体的开关阀;
上述喷雾伞中,伞具的立杆包含伸缩式结构,而导管也可同步伸缩。
上述喷雾伞中,伞具的喷嘴喷洒角度为向上、向下或水平向外。
上述喷雾伞中,开关设在立杆、立杆握把或液压单元上。
上述喷雾伞中,液压单元由一容置气、液体的蓄压桶所构成,该蓄压桶设有加压打气用的加压杆,且蓄压桶还设有一连通内部的输送管,输送管端设有一对应接头的套头。
上述喷雾伞中,蓄压桶上设有一束带,可便于使用者将蓄压桶束设于腰部,而达到易于携带出行的目的。
上述喷雾伞中,输送管上设有可调整流量大小的调节阀。
上述喷雾伞中,伞具的立杆底端周缘延伸设有一环状头套,可供将伞具穿载在头上。
上述喷雾伞中,液压单元为具高压源的高压罐,高压罐顶端还具有一对应伞具接头的喷头,喷头被连接至接头。
上述喷雾伞中,液压单元内气体或液体包含了水、化妆水、香水、芬多精、氧气及其组合。
上述喷雾伞中,该液压单元包含有一容器以及一泵浦装置,该泵浦装置设有一加压杆,利用泵浦装置可将容器内的气体或液体输送至容器外部并进入伞具导管而由喷嘴喷出。
由以上方案可见,本发明可利用液压单元中的雾化高压液体经由导管与喷嘴洒出,并且配合伞具的伞面遮覆的效果,使雾化液体能均匀洒布在使用者头部附近,而达到降温消暑的目的,进一步可增加其附加价值,并增进产品的竞争力与经济效益。
本发明的喷雾伞,除了具有降低温度、增加遮阳效果外,还可提供芬多精、氧气供应,或者更进一步为使用者提供诸如化妆水、保湿液、香水等等有关气态或液态用品的供应,增加了伞具的多重功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喷雾伞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揭示了本发明各组件的结构;
图2:是本发明喷雾伞第一实施例的组合外观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喷雾伞第一实施例实际运用的参考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局部外观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外观分解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外观分解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及图号,针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本发明是一种喷雾伞,参看图1,该喷雾伞包含有一伞具10及一液压单元20,其中液压单元20可将高压气体或雾化液体输送至伞具10内或外喷出,前述气体、雾化液体一般可为水、化妆水、香水、芬多精、氧气及其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宏任,未经张宏任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0977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