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线数据传输、接收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610112028.X | 申请日: | 2006-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3254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7 |
发明(设计)人: | 王之曦;张杰;杨建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Q7/22 | 分类号: | H04Q7/22;H04L12/5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逯长明 |
地址: | 518129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线 数据传输 接收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空中接口的无线数据传输技术。
背景技术
目前移动通讯网络的分组数据业务主要由叠加在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网络上的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网络来承载。为提高分组数据传输能力,GPRS进一步发展为GSM演进增强数据速率(EDGE:Enhanced Data ratesfor GSM Evolution)技术。EDGE中采用了9种调制编码方案(MCS:Modulationand Coding Scheme),即MCS1~9,其中MCS5~9采用8相移键控(8PSK:8 PhaseShift Keying)调制方式,能够提供三倍于GPRS所采用的高斯最小移频键控(GMSK:Gaussian Minimum Shift Keying)调制方式的数据速率。因此可采用EDGE技术作为第二代移动网络向第三代移动网络的过渡方案,将原有基站子系统(BSS:Base Station sub-System)演变成GSM/EDGE无线接入网(GERAN:GSM EDGE Radio Access Network),提供“类3G”的高速数据业务,在未来可能的二、三代网络设施并存的时期内为终端用户提供实用、连续的高速数据移动范围。
在GERAN演进项目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尽量提高数据速率、压缩时延,以更好的支持一些时延敏感的数据业务,例如网络电话(VoIP:Voice overInternet Protocol),一键通(PoC:Push-to-talk over Cellular)等。目前相关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一、时隙聚合技术。
通常,一个无线数据块由连续4个无线帧里属于同一时隙的突发脉冲承载。如图1所示,每个突发脉冲都包括位于两端的尾比特(TB:Tail Bit)、训练序列(TS:Training Sequence)以及标识编码类型的编码类型比特(SB:Stealing Bit),突发脉冲中的其余部分为数据承载部分(Encryption Bits),相邻突发脉冲之间由保护比特(GB:Guard Bit)进行时隙间隔。假定在进行资源分配时,分配了多于一个时隙的资源,例如,分配了两个相邻的时隙,此时可以将连续4个无线帧里,这两个相邻时隙对应的突发脉冲进行合并,形成一个大突发脉冲。图1显示了两个相邻突发脉冲的聚合,合并后的大突发脉冲只保留位于原突发脉冲分离的两端的尾比特、一个训练序列以及一个突发脉冲的编码类型比特。由图1可以看出,时隙聚合后,大突发脉冲相比原来的两个突发脉冲,数据承载部分得到了扩展,新增加的数据承载部分为:
2*TB+GB+(一个时隙的TS)+(一个时隙的SB)
时隙聚合后,即用位于连续4个无线帧上的4个大突发脉冲来进行数据承载。如图2所示,由于聚合后大突发脉冲的数据承载能力为之前一个突发脉冲的两倍多,因此被承载的无线数据块(包括块头、信息域和块校验部分)也需要进行合并,当然,合并后的块头和块校验部分可能需要修改,然后映射到连续4个无线帧上的4个大突发脉冲中。这种时隙聚合方案增加了数据传输速率,但是其数据块的传输间隔(TTI:Transmission Timing Interval)仍然为4个无线帧发送周期,即20ms;并且需要进行所承载无线数据块的合并,需要定义新的编码方式,当大突发脉冲接收错误时,其上承载的两个无线数据块都不能正确解码。
二、减少传输间隔(RTTI:Reduced TTI)技术。
如上所述,通常无线数据块承载在连续4个无线帧中,其传输周期为20ms。RTTI技术则通过多载波或多时隙承载来减少TTI,目前主要采用的将TTI减少到10ms的方法是:将一个原来承载在4个无线帧上的无线块承载在两个连续的无线帧中,占用每个无线帧中的两个时隙,这样无线数据块的发送周期即缩短为10ms。此方案缩短了TTI,但是数据速率不变,不能提高系统吞吐量。
三、快速应答(Ack/NAck:Acknowledge/Non-Acknowledge)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1202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