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甜高粱秸秆固态发酵制备酒精的设备和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610112613.X | 申请日: | 2006-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3079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7 |
发明(设计)人: | 陈洪章;宋俊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P7/10 | 分类号: | C12P7/10;C12M1/00;C12M1/34;C12M1/36;A23K1/16;D21H1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泛华伟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高存秀 |
地址: | 100080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高粱 秸秆 固态 发酵 制备 酒精 设备 方法 | ||
1.一种利用甜高粱秸秆固态发酵制备酒精的设备,包括:发酵罐(2)、活性碳吸附柱、接收器(7)、储气罐(8)和CO2气瓶(9);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提罐(3)、冷凝器(6)、步进电机(10)、酒精浓度测量仪(12)和空气泵(14);其中所述的发酵罐(2)内设置螺旋推进器,上壳体上设有进料装置关风器(1),该发酵罐(2)横卧与所述的气提罐(3)垂直连通安装成一体,所述的发酵罐(2)和所述的气提罐(3)的外面均设有水冷夹套;所述的步进电机(10)与发酵罐内部的螺旋推进器电连接;所述的活性碳吸附柱至少有2根,该2根活性碳吸附柱外面安装有电加热装置;所述的气提罐(3)下端口通过CO2循环气体管路(20)与CO2气瓶(9)连通,还顺序与压缩机(22)和储气罐(8)连通;所述的气提罐(3)的上端口通过管道分别与第一活性碳吸附柱(4)、第二活性碳吸附柱(5)的下部连接,该管道上设有第一酒精浓度测量仪(11),两根活性碳吸附柱并联安装,在第一活性碳吸附柱(4)、第二活性碳吸附柱(5)下端口并联管路中安装切换用的第一阀门(16),而在第一活性碳吸附柱(4)、第二活性碳吸附柱(5)上端口并联管路中安装切换用的第二阀门(18),该第二阀门(18)与气体管路(21)连接,所述的气体管路(21)顺序与第二酒精浓度测量仪(12)、冷凝器(6)和接收器(7)连通;所述的第一活性碳吸附柱(4)、第二活性碳吸附柱(5)的上部分别连接一根管子通过第二三通阀(17)与管路(19)连接,该管路(19)的末端连接到所述的储气罐(8);所述的第一活性碳吸附柱(4)、所述的第二活性碳吸附柱(5)下端口分别与空气管路相接到空气泵(14)。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甜高粱秸秆固态发酵制备酒精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CO2循环气体管路上设置一质量流量控制器(13)。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甜高粱秸秆固态发酵制备酒精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的第一活性碳吸附柱(4)、所述的第二活性碳吸附柱(5),下端口与空气泵(14)连接的空气管路中设置一第一三通阀(15)。
4.按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利用甜高粱秸秆固态发酵制备酒精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酵罐(2)的一端与气提罐(3)垂直连接是通过法兰连接为一体的。
5.一种应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甜高粱秸秆固态发酵制备酒精的设备,进行发酵制备酒精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原料准备:将成熟收获后的甜高粱秸秆去掉高粱穗、高粱叶子和根后粉碎;用酸或碱调整粉碎后的甜高粱秸秆pH值为2.5-7.0;
(2)灭菌:将步骤(1)粉碎后的甜高粱秸秆放入灭菌锅中进行灭菌,灭菌温度在121-125℃,灭菌时间为15-20min;
(3)酵母活化接种:将活性干酵母与无菌水混合,混合比例按酵母1g:无菌水20mL-酵母1g:无菌水40mL,在活化温度32-35℃下进行活化,活化时间为25-30min,活化后再置于室温下45-60min;在无菌操作室里,再加入秸秆重量0.2-10%的活性干酵母;
(4)发酵:将步骤(3)灭菌接种后的甜高粱发酵底物,按照预定的进料速度加入到发酵罐中,并密封发酵罐进行发酵,发酵温度保持在35℃,24h后发酵完毕;
(5)气提:在进行步骤(4)发酵的同时,将发酵的甜高粱底物按照预定的推进速度前进,24h后恰好到达气提罐(3)内,利用气提罐(3)下方进入的CO2循环气体,将发酵产生的酒精从甜高粱底物中带走,其中CO2循环气体的流速为2-10L/min;
(6)吸附:从气提罐(3)流出的CO2和酒精的混合气体,经过并联的两个活性碳吸附柱酒精被吸附,剩余的CO2气体压缩后可以被循环利用;
(7)解吸:用酒精浓度测量仪11检测出混合气中没有酒精后,将活性碳吸附柱温度升高到90℃,使吸附的酒精从活性碳吸附柱上解吸下来;
(8)冷凝回收:利用从活性碳吸附柱下端进入的空气流,将从活性碳吸附柱上解吸下来的酒精,带入冷凝管(6),冷凝后回收,就得到酒精产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12613.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