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太阳电池高效发电散热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610112904.9 | 申请日: | 2006-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4574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9 |
发明(设计)人: | 官有占;黄国丰;陈智强;徐春燕;刘亚腾 | 申请(专利权)人: | 官有占;黄国丰;陈智强;徐春燕;刘亚腾 |
主分类号: | H02N6/00 | 分类号: | H02N6/00;H05K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英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电池 高效 发电 散热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组,特别是提供太阳能电池在强光环境工作,藉由高效率多途径同时传递散发热的太阳电池高效发电散热系统。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一般太阳能电池,都是形成多片拼排在平板上叠层的塑料片上,再将太阳能电池至于一框架上,该太阳能电池可以通过串连或并连方式接合,并以特殊玻璃盖在该框架上、并给予密封,另有以透明胶直接覆盖在太阳能电池形成密封,这些都可以胶黏合、防止空气或湿气渗入。
但是太阳能电池在接受阳光照射产生电位差形成电源的过程,该太阳能电池会产生热,该太阳能电池没有适当的散热结构,所以在转换电能工作产生热无法适时散发,该太阳能电池产生热累积、并渐渐产生高温,此温度上升将造成该太阳能电池本身的光热效率降低;尤其是在强烈太阳照射产生高热的环境,太阳能电池本来在此强烈阳光照射环境、应该产生更好的发电效果,但却因为温度上升无法适时散热,造成太阳能电池本身的光热效率降低;所以在夏季或是在阳光强烈或以人为集中照射的环境,太阳能电池更容易产生过热,影响发电效果,也影响使用寿命,传统太阳能电池封装在平板,都产生热累积高温不降、容易损坏、降低使用寿命的缺失。
本案发明人乃以其多年从事太阳能电池相关产品研发、设计,鉴于传统太阳能电池要加强阳光照射强度、又无法增加散热效果的缺失,为提高太阳能电池强光照射提高转换发电效果增长使用寿命,达到符合快速生产之工业商品潮流,乃积极研究改良,遂有本发明之开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改进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使其产生的热量及时散掉的太阳电池高效发电散热系统。
本发明之次要目的在于提供可以从两个路径同时传递散发热的转换电能效率高、使用寿命长的太阳电池高效发电散热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太阳电池高效发电散热系统,其是在一架体上设有一固接部位,其上安装太阳能电池,该太阳能电池以一封装组件密封,太阳照射该太阳能电池产生电能输出,
该架体,为热良导体制作,一定位座邻接该固接部位;
该太阳能电池,以一导热、耐热之接合剂固着该固接部位,该太阳能电池绝缘接触该固接部位;
一导热构件,固接于该定位座上,该导热构件一端突出供装设一散热组件。
该架体为金属制一体成型结构,该固接部位表面形成一导热、耐热且不导电之隔离层。
该固接部位设有电池固定板、环绕该定位座两侧,该电池固定板形成倾斜角排列。
该电池固定板之侧端设有一绝缘座供架设一导引线,该导引线连接一电源构件。
该架体邻接该定位座位置设有一散热构件。
该定位座设有多数导热片连接该固接部位,该导热片设有扩大的根部连接该定位座和/或电池固定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太阳电池高效发电散热系统以太阳能电池装设在热良导体的架体上、藉由散热构件、导热构件两路径同时传递散发热,使得加强光照射在太阳能电池片产生的热快速离开,达到增加转换电能效果,提高使用寿命之效果者。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习用太阳能电池板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之太阳能电池装设于架体追踪太阳照射使用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之架体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之架体部分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之太阳能电池装设于架体部分组合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之太阳能电池、导热构件装设于架体部分组合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之追踪太阳加强阳光照射太阳能电池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所示,本发明太阳电池高效发电散热系统第一较佳实施例,其大体包括一架体20、一太阳能电池30、一导热构件40及一聚光罩50所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官有占;黄国丰;陈智强;徐春燕;刘亚腾,未经官有占;黄国丰;陈智强;徐春燕;刘亚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1290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