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烯烃聚合固体催化剂组分及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0610113496.9 | 申请日: | 2006-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5306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02 |
发明(设计)人: | 徐东炘;荣峻峰;费建奇;周旭华;赵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8F10/00 | 分类号: | C08F10/00;C08F4/65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舒;庞立志 |
地址: | 10002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烯烃 聚合 固体 催化剂 组分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一种烯烃聚合固体催化剂组分及制备方法与应用,具体地说,是一种含有内给电子体化合物的固体催化剂组分及制备方法与在烯烃聚合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CH2=CHR烯烃聚合,特别是具有3个碳或更多碳原子的α-烯烃聚合所用的固体催化剂组分包含的基本组分为镁、钛、卤素和给电子体化合物,其中的给电子体化合物多称为内给电子体,主要用于提高聚合物立构规整性。现有技术中应用的内给电子体化合物包括多元羧酸、单羧酸酯、多元羧酸酯、酸酐、酮、醚、醇或胺,较为常用的为多元羧酸酯。
近年来,人们又试图采用其它的化合物作为烯烃聚合固体催化剂组分中的给电子体,如CN1042547A和CN1143651A所述的烯烃聚合固体催化剂组分中,采用的内给电子体化合物为含有两个醚基团的1,3-二醚类化合物,如2-异丙基-2-异戊基-1,3-二甲氧基丙烷、2,2-二异丁基-1,3-二甲氧基丙烷和9,9-二(甲氧基甲基)芴等。
最近,有报道公开了在烯烃聚合固体催化剂中,使用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二元脂肪族羧酸酯类化合物为内给电子体,如CN1313869A、CN1236373A、CN1236374A、CN1242780A、CN1453298A使用琥珀酸酯、丙二酸酯、戊二酸酯、氰基酯和二醇酯为内给电子体化合物,CN1597714A、CN1398270A则使用两种给电子体化合物复配作为内给电子体使用。这些给电子体的使用不仅可提高催化剂的活性,而且所得丙稀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明显加宽。
用上述方法公开的内给电子体化合物制备的烯烃聚合催化剂,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采用二元芳香羧酸酯类化合物为内给电子体的催化剂的活性较低,所得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也较窄;采用二元脂肪族羧酸酯类化合物的催化剂活性也较低;采用1,3-二醚类化合物的催化剂虽然活性较高,氢调敏感性也很好,但所得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窄,不利于不同牌号聚合物产品的开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烯烃聚合固体催化剂组分,该固体催化剂组分用于烯烃聚合催化活性较高且得到的聚合物等规度高且分子量分布较宽。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上述催化剂组分的制备方法和用其进行烯烃聚合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烯烃聚合固体催化剂组分,包括负载于镁化合物载体上的钛化合物和内给电子体,所述催化剂中镁含量为15~25质量%,钛含量为1.0~10.0质量%,内给电子体含量为5~15质量%,所述内给电子体包括邻苯二甲酸二烷基酯和选自式(I)或(II)的醚类化合物,所述醚与酯的质量比为0.1~3.0∶1,
式(I)或(II)中,R1选自C1~C12的烷基、C3~C12的环烷基、C6~C20的芳基、烷芳基或芳烷基,R2为苯环上的取代基,每个取代基可相同或不同,R2选自氢、C1~C12的烷基、C3~C12的环烷基、C6~C20的芳基、烷芳基或芳烷基,R3选自氢、C1~C12的烷基、C3~C12的环烷基、C6~C20的芳基或烷芳基。
本发明所述的固体催化剂中的给电子体在常用的酯化合物中添加一种醚类,提高了催化剂的聚合活性,特别是在丙稀聚合反应中,可获得高等规度和较宽分子量分布的聚丙烯。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采用酚类转化的醚类为内给电子体化合物,和邻苯二甲酸二烷基酯复配用于制备固体催化剂组分,该固体催化剂用于烯烃,特别是丙稀聚合,活性较高,并可得到高等规度、较宽分子量分布(Mw/Mn)的聚丙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1349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