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喷雾干燥机无效
申请号: | 200610116325.1 | 申请日: | 2006-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4784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26 |
发明(设计)人: | 刘岊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岊阳 |
主分类号: | B01D1/18 | 分类号: | B01D1/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434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喷雾 干燥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喷雾干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采用自热式分散干燥室的喷雾干燥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喷雾干燥是将料液(溶液、乳浊液、悬浊液、或浆料)用雾化器分散成雾状雾滴,再用能源加热该雾状液滴使之干燥而获得粉粒状产品的一种干燥过程。
现有的喷雾干燥机由于无自热式分散干燥室(分散干燥室中无发热装置),只能单靠外部吹入热风,用热风与雾状液滴直接接触,用热风中所含的热能来加热雾滴,其热效率较低,一般加热热风的能源是干燥所需能源的二倍至三倍,这就造成了很大的能源浪费。其次,所需热风的流量通常高达干燥雾滴所产生的蒸汽流量的三十倍甚至更多,必然存在设备体积庞大、粉状物料收集率低、热能不易回收、易污染产品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采用可提供干燥热能的分散干燥室(自热式分散干燥室)的喷雾干燥方法和喷雾干燥机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
技术方案涉及如下方法:
第一步:物料分散,将适合分散的物料(溶液、乳浊、悬浊液、浆液或未干固体粉末)送入相应的物料分散装置,经物料分散装置分散排出,形成细小的未干分散物料流动群;
第二步:干燥,部分或全部用加热装置加热所述之未干细小分散物料流动群及与之混合的汽(气)体,使未干细小分散物料受热干燥,形成由经干燥的分散物料流动群与蒸汽及其它气体组成的混合流体;
第三步:收集物料,排除气体,收集混合流体中的经干燥细小物料粉粒,获得制品,排除其中的蒸汽、湿气或及其它气体,完成喷雾干燥过程。
技术方案涉及如下喷雾干燥机装置:
本喷雾干燥机装置由物料分散装置、自热式分散干燥室、排气分离段组成其基本的功能单元。物料分散装置带有未干物料进入口和未干物料分散排出口;自热式分散干燥室开有未干分散物料进入口,其内部布置有进入未干分散物料进入口的未干分散物料流动群可在其中流动、被加热、被干燥、最后流出工作空间末端的工作空间,在工作空间末端下方设有料斗及出料口以收集混合流体中的经干燥细小物料粉粒(当工作空间下方设有传送装置或传送式设备时,可不设料斗),自热式分散干燥室还开有排气口,以排除湿气、蒸汽或其他气体,在工作空间附近,自热式分散干燥室设有可加热工作空间中物质的加热装置,也可在自热式分散干燥室上开设干燥气体进入口;排气分离段设有湿气、蒸汽或其他气体进入口、汽(气)-固分离装置和汽(气)体排出口,在汽(气)-固分离装置下也可加设料斗。
物料分散装置与自热式分散干燥室相连,使分散装置的未干物料分散排出口对准或插入自热式分散干燥室的未干分散物料进入口;自热式分散干燥室与排气分离段相连,使自热式分散干燥室的排气口对准或相互插入排气分离段的湿气、蒸汽或其他气体进入口,排气分离段的湿气、蒸汽或其他气体进入口、汽(气)-固分离装置和汽(气)体排出口依次相连。
工作过程:将未干物料送入分散装置的未干物料进入口,经分散装置分散经由未干物料分散排出口排出,进入自热式分散干燥室的工作空间并向工作空间的末端流动,进入自热式分散干燥室的工作空间并向工作空间的末端流动的未干分散物料群在加热装置的部分或全部加热作用下(可吹入外部干燥气体进行联合干燥),被加热、被干燥、最后形成经干燥的分散物料群和湿气、蒸汽或其他气体体的混合流体流出工作空间的末端,而后被干燥物料落入料斗或传送装置、传送式设备,湿气、蒸汽或其他气体则夹带少量物料粉粒,进入排气分离段;在排气分离段里,少量被夹带物料被汽(气)-固分离装置截获最后落入料斗中,混合流体中的汽(气)体则经由汽(气)体排出口排出,落入料斗或传送装置、传送式设备中的物料粉末被最终收集为制品或回用品。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与公知技术的重要区别是:本发明采用自热式分散干燥室,不是仅靠热风带入外部热源的热量来加热和干燥物料,降低了由外部带入污染物的可能性,工质流量减小,可大大降低中间介质排出所带走的热量,设备体积还可以减小,许多情况可省去鼓风机和省去引风机,降低分离装置的物料损失,许多情况下其排出热能还可方便的加以利用甚至可以用来作为直接给其他设备供汽的蒸汽热源。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个较好的实施例的纵抛面和A-A抛面的构造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二个较好的实施例的纵抛面及A-A抛面的构造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三个较好的实施例的纵抛面及A-A抛面的构造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四个较好的实施例的纵抛面及A-A抛面的构造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岊阳,未经刘岊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1632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钓鱼卷线器
- 下一篇:折叠式玉米自然降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