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3升水双增压微型水箱排水阀主体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10116482.2 | 申请日: | 2006-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5349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02 |
发明(设计)人: | 陈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明;顾仁欣;顾成选 |
主分类号: | E03D1/30 | 分类号: | E03D1/30;E03D1/32;E03D1/34;E03D5/0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41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升水 增压 微型 水箱 水阀 主体 装置 | ||
1.一种3升水双增压微型水箱排水阀主体装置,包括水箱、压力进水管、排水阀、放水开关、管道,其特征在于:还设置压力气缸(1)、大弹簧(2)、防漏气活塞(3)、进出气孔洞(4)、大管道(5)、快速排水电磁阀(6)、电导线(7)、大小档放水延时开关(8)、电插头(9)、压力进水管进水口(10)、进水阀口(11)、出水阀口(12)、下阀体(13)、线圈纯铁腔体(14);在压力气缸(1)体内设置连接大弹簧(2)、防漏气活塞(3)上部设置连接进出气孔洞(4)下部设置连接大管道(5)压力进水管进水口(10)体外设置连接快速排水电磁阀(6);在快速排水电磁阀(6)的体外设置连接压力气缸(1)、大管道(5)、进水阀口(11)、压力进水管进水口(10)、出水阀口(12)、下阀体(13)、线圈纯铁腔体(14)、电导线(7)、大小档放水延时开关(8)、电源插头(9);压力气缸(1)、大管道(5)、进水阀口(11)、压力进水管进水口(10)、快速排水电磁阀(6)、出水阀口(12)相互间顺序连接联通;压力气缸(1)、大管道(5)、压力进水管进水口(10)、快速排水电磁阀(6)、电导线(7)、大小档放水延时开关(8)、电导线(7)、电源插头(9)相互间相匹配组合连接组装合为一整体;压力进水管进水口(10)、进水阀口(11)、出水阀口(12)下阀体(13)、线圈纯铁腔体(14)相互间相匹配组合连接合为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升水双增压微型水箱排水阀主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快速排水电磁阀(6)主要由进水阀口(11)、压力进水管进水口(10)、出水阀口(12)、下阀体(13)、线圈纯铁腔体(14)组合连接组装合为一整体;在进水阀口(11)、出水阀口(12)的中间设置连接压力进水管进水口(10),在线圈纯铁腔体(14)的体外设置连接电导线(7)、大小档放水延时开关(8)、电导线(7)、电源插头(9)相互间顺序相匹配连接组合;进水阀口(11)、压力进水管进水口(10)、大进水室(15)、大封水阀口(20)、大活塞(16)、大负压室(17)、大碗形压力腔(18)、进水孔洞(19)、泄压管(21)、出水阀口(12)相互间相匹配连接;大碗形压力腔(18)、隔水片(22)、小封水阀口(23)、隔水电圈(24)、小负压室(25)、泄压管路(26)相互间相匹配连接;纯铁腔体(27)、线圈(31)、纯铁(28)、封水块(29)、小弹簧(30)相互间相匹配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3升水双增压微型水箱排水阀主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下阀体(13)内设置连接进水阀口(11)、压力进水管进水口(10)、大进水室(15)、大封水阀口(20)、大活塞(16)、大负压室(17)、大碗形压力腔(18)、进水孔洞(19)、泄压管路(21)、出水阀口(12);在下阀体(13)的一端设置连接进水阀口(11)、压力进水管进水口(10)、大进水室(15),另一端设置连接泄压管路(21)、出水阀口(12),中间设置大碗形压力腔(18)其体内设置连接大负压室(17)、大封水阀口(20)、大活塞(16),在大活塞(16)上设置进水孔洞(19);在大活塞(16)的下部设置连接进水阀口(11)、压力进水管进水口(10)、大进水室(15)、大负压室(17)、大封水阀口(20)、泄压管路(21)、出水阀口(12),上部设置连接大碗形压力腔(18);在线圈纯铁腔体(14)上设置连接线圈(31)、纯铁腔体(27)、纯铁(28)、封水块(29)、小弹簧(30),在纯铁腔体(27)的下部设置连接纯铁(28)、封水块(29)、小弹簧(30)体外设置连接线圈(31),在纯铁(28)的下部设置连接封水块(29)、小弹簧(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明;顾仁欣;顾成选,未经陈明;顾仁欣;顾成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1648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BSS网络内STA的管理方法和设备
- 下一篇:定位系统架构与其定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