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用后悬挂有效
申请号: | 200610118476.0 | 申请日: | 2006-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8617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8 |
发明(设计)人: | 杨建纯;曾浩;陈楷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比亚迪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13/08 | 分类号: | B60G1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凤桐;王敬波 |
地址: | 201611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用后 悬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用后悬挂。
背景技术
悬架是车辆行使系中的重要组成系统,它直接影响着整车的稳定性,操作性及舒适性。按控制的前后车轮而言,可分前悬架、后悬架。后悬架种类很多,有扭杆式、纵臂式、双横臂式、多连杆式等等,其中五连杆式也是中高档车经常选用的后悬架形式,根据各自车不同特点及参数,不同车型的五连杆式后悬架均各不相同。
通常车辆设计为两前轮转向,但为了提高操作稳定性和缩小转弯半径,后轮转向也进入人们的视野,既四轮转向(以下简称为4WS)。传统的4WS设计思路是顺延前轮转向的轨迹而来的,及在后连杆的下侧设计安装有电动马达驱动的齿轮齿条或其它形式的转向机,转向机两侧设计有类似控制前轮转向的横拉杆,由ECU控制电动马达正反转使两侧横拉杆形成转向梯形控制后轮转向。
后轮转向不是由驾驶员控制,而是由ECU采集车辆行使信息微量控制后轮正逆相转向,此类传统4WS的缺点为控制后轮转向的转向系统与控制后轮跳动的后悬架为单独的两套系统,彼此在设计上、机械机构及控制上没有关联,所以不但结构复杂、控制难度大,而且对底盘的操稳性提高有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针对这一技术提出,目的是设计一种结构简单、集合转向的车用后悬架。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车用后悬挂,包括多连杆机构,其中设有一个导向臂,所述导向臂为一液压机构,包括液压缸和活塞拉杆。
其中,所述多连杆机构为五连杆机构,该五连杆机构还包括牵引臂、上臂、下臂和拖臂。
或者,所述多连杆机构为四连杆机构或六连杆机构。
其中,该导向臂的两端分别接通过球销与车轮转向节和副车架相连。
并且,液压缸上首尾两端分别接通油轨与电子控制阀组成的液压回路。
另外,所述导向臂位于转向节上远离车轮轴线的地方。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在多连杆悬架设置导向臂,既组成悬架系统一部分,又为转向液压回路的执行元件,实现了4WS与悬架的协调控制,从而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底盘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安装了本发明的五连杆机构后的车辆后部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图中轮胎未示出。
图3为图1所示结构的仰视示意图,图中轮胎未示出。
图4为图1所示结构中,五连杆机构与制动器、转向节装配立体示意图,图中轮胎和副车架未示图。
图5为图1所示结构中,五连杆机构中导向臂装备示意图,图中副车架未不出。
图6为图5所示的液压缸的示意图。
图7为图5所示活塞拉杆的示意图。
图8为导向臂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车用后悬挂,其中一个五连杆机构,该五连杆机构包括牵引臂2、上臂3、下臂4、拖臂5和导向臂6,所述导向臂为一液压机构,包括液压缸6b和活塞拉杆6a。导向臂6两端分别通过球销与车轮转向节8和副车架1连接。
其中牵引臂2、上臂3、下臂4、拖臂5均为刚性臂,其两端分别通过设定刚度的橡胶衬套或球销各自与车轮转向节8和副车架1连接;导向臂6与带有电动马达的电子阀组成液压回路,即,与转向控制系统相连接,由ECU根据具体车辆行使信息给出指令,控制电子阀的各工作状态,从而通过导向臂6实现最佳的后轮控制。所述导向臂位于转向节上远离车轮轴线的地方,从而获得较大的力矩。所述电子控制阀可以是电磁阀,为现有技术。
下面结合图2、图3、图4说明上述五连杆悬挂与副车架以及转向节的安装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比亚迪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比亚迪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184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电池式脚踏车安全闪灯
- 下一篇:一种蓄电池滤酸片压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