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帮助美化液晶屏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10118994.2 | 申请日: | 2006-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9245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04 |
发明(设计)人: | 刘传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创意之窗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2B9/08 | 分类号: | G12B9/08;H05K5/00;G02F1/13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21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帮助 美化 液晶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架子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可帮助美化液晶屏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通常市场上的主流电脑显示器一般有CRT映像管萤屏和LCD液晶显示屏。CRT映像管萤屏价格比LCD液晶显示屏便宜,焦距清楚,画质不太稳定,萤幕的体积比LCD液晶显示屏厚,不太方便,画质不太清晰,用得太久眼睛会不舒适。LCD液晶萤幕,能依照理想的可视度调整萤幕高度,画质清晰,稳定,用得太久眼睛不会不舒适,萤幕的体积比LCD液晶显示屏薄,比较方便,价格比CRT显示器贵,但物有所值比CRT显示器外形更美,显示出的图片更好。
在放弃CRT显示器,使用LCD液晶显示屏的同时,也给用户带来了一定了不便。通常CRT显示器的体积较厚,一些人为增添办公室乐趣和色彩,常常会将小摆设放置在CRT显示器上,但是LCD液晶显示屏体积较薄,无法在显示屏上放置物件,于是用户将物件转移到桌子上,这样既不方便工作,又使办公环境显得局促。
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是设计人员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可帮助美化液晶屏的装置,旨在解决上述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包括:上层置物板,下层固定板,上下层卡位槽,固定装置,容器;其中上层置物板四周比中间略高;上层置物板通过上下层卡位槽与下层固定板固定;所述下层固定板包括加强筋、头部固定卡、调节槽,加强筋位于下层固定板底部,用以加固架子结构,头部固定卡位于下层固定板一边,与固定装置配合用以将架子固定在显示器上;调节槽位于下层固定板下方,靠近头部固定卡;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旋钮、固定条;固定条上有一小孔,其大小与旋钮、调节槽相适应;
在没有凹槽的情况下,上层置物板面上呈现一定角度的倾斜;
或者可在上层置物板上的任意处添加一个凹槽,所述凹槽大小与容器大小相适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不改变原有使用习惯的情况下,节约了办公空间的同时又增添了使用电脑的乐趣与生活情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侧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固定装置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分解图;
图4是本发明带凹槽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由图1、图2、图3、图4可见:本发明包括:上层置物板1,下层固定板2,上下层卡位槽3,固定装置4,容器5;其中上层置物板1四周比中间略高;上层置物板1通过上下层卡位槽3与下层固定板2固定;所述下层固定板2包括加强筋21、头部固定卡22、调节槽23,加强筋21位于下层固定板2底部,用以加固架子结构,头部固定卡22位于下层固定板2一边,与固定装置4配合用以将架子固定在显示器上;调节槽23位于下层固定板2下方,靠近头部固定卡22;所述固定装置4包括旋钮41、固定条42;固定条42上有一小孔,其大小与旋钮、调节槽相适应;
如图1、图3所示在没有凹槽的情况下,上层置物板1面上呈现一定角度的倾斜;
如图4所示,或者可在上层置物板1上的任意处添加一个凹槽,所述凹槽大小与容器5大小相适应;
本发明在使用时,只需将架子放在LCD液晶显示器上,头部固定卡22朝外,然后根据显示器的厚度确定固定条42的位置,旋钮41旋转后将固定条连接到下层固定板42上,固定条42与头部固定卡22将架子固定在显示器上,即可将物品放置于上层置物板1上。在有可选配件容器5的情况下,将容器5置入上层置物板的凹槽内,即可放置手机等物品。
无需使用时,只需将旋钮41旋转松下,即可将整个架子取下。
本发明有益效果是在不改变原有使用习惯的情况下,节约了办公空间的同时又增添了使用电脑的乐趣与生活情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创意之窗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创意之窗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1899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模具装置
- 下一篇:冷启动过程中开始冷却液循环以防膜电极组过热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