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改善通孔金属连接缺陷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610119157.1 | 申请日: | 2006-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9669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1 |
发明(设计)人: | 洪中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3F7/20 | 分类号: | G03F7/20;G03F7/42;G03F7/26;H01L21/027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逯长明 |
地址: | 20120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善 金属 连接 缺陷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尤其涉及在制作金属导线连接过程中,改善通孔金属连接缺陷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ULSI(超大规模集成)技术的飞速发展,半导体设备的布线设计原则的小型化在不断进展。被集成的元件数量在增加,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布线更为复杂,在此情况下,多层互连吸引了注意力,通孔钨塞沉积便是其中关键的一种互连技术。互连技术对产品成品率的提高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现有形成通孔金属连接的方法请参考申请号为200310122396中国申请专利公开的技术方案。如图1A所示,首先,用物理气相沉积法在金属层10表面形成阻挡层12,用以防止金属扩散;用物理气相沉积法在阻挡层12上形成氧化硅层14。
如图1B所示,用旋涂法在氧化硅层14上形成光阻层(未图示),经过曝光显影工艺后,在光阻层上形成开口图形;以光阻层为掩膜,用等离子体蚀刻法蚀刻氧化硅层14至露出阻挡层12,形成开口宽度为60nm至350nm的通孔16;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氧化硅层14上形成金属钨层15,且将金属钨层15填充满通孔16,形成通孔钨塞,由于通孔16的开口宽度小于350nm,所以在向通孔16中沉积金属钨层15时很容易出现孔洞17。
如图1C所示,用化学机械抛光法研磨金属钨层至露出氧化硅层14,由于通孔16中的金属钨内有孔洞17,所以在研磨后会将孔洞17露出金属钨层表面。
现有技术由于通孔内的金属物质中有孔洞的存在,在研磨金属物质时会使孔洞露出,使得后续沉积材料时,容易陷于通孔内的孔洞中,进而导致元件之间电性能变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改善金属导线连接缺陷的方法,防止由于通孔内的金属物质中有孔洞的存在,在研磨金属物质时会使孔洞露出,使得后续沉积材料时,容易陷于通孔内的孔洞中,进而导致元件之间电性能变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改善金属导线连接缺陷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在金属层上形成氧化硅层;在氧化硅层上形成图案化第一光阻层;以第一光阻层为掩膜,蚀刻氧化硅层至露出金属层,形成接触孔;去除第一光阻层;在氧化硅层形成抗反射层,且抗反射层填充满接触孔;在抗反射层上形成图案化第二光阻层;以第二光阻层为掩膜,蚀刻抗反射层和氧化硅层,形成开口宽度大于等于500nm的沟槽,与接触孔连通构成通孔;去除第二光阻层和抗反射层;在通孔内填充满金属。
沟槽的开口宽度为500nm~1000nm,沟槽的深度为氧化硅层厚度的1/10~1/2。
接触孔的开口宽度为60nm~350um。
在通孔内填充的金属为钨。
本发明提供一种改善金属导线连接缺陷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在金属层上形成氧化硅层;在氧化硅层上形成图案化第一光阻层;以第一光阻层为掩膜,蚀刻氧化硅层,形成开口宽度大于等于500nm的沟槽;去除第一光阻层;在氧化硅层形成抗反射层,且抗反射层填充满沟槽;在抗反射层上形成图案化第二光阻层;以第二光阻层为掩膜,蚀刻抗反射层和氧化硅层至露出金属层,形成接触孔,与沟槽连通构成通孔;去除第二光阻层和抗反射层;在通孔内填充满金属。
沟槽的开口宽度为500nm~1000nm,沟槽的深度为氧化硅层厚度的1/10~1/2。
接触孔的开口宽度为60nm~350um。
在通孔内填充的金属为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在接触孔上方形成开口宽度大于等于500nm的沟槽构成通孔,由于沟槽的开口宽度大,所以在将金属物质填充入通孔时,只有接触孔中出现孔洞,而沟槽内不会出现孔洞,在研磨金属钨层后由于沟槽在接触孔上方,不会使接触孔中的孔洞露出金属钨层表面,使得后续沉积的材料,不会陷于接触孔内的孔洞中,进而提高了元件之间电性能。
附图说明
图1A至图1C是现有技术形成通孔金属连接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形成通孔金属连接的第一实施例流程图。
图3A至图3F是本发明形成通孔金属连接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形成通孔金属连接的第二实施例流程图。
图5A至图5F是本发明形成通孔金属连接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未经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1915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