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粉碎和取出血栓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10123099.X | 申请日: | 2006-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7205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07 |
发明(设计)人: | 朱正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正兵 |
主分类号: | A61B17/22 | 分类号: | A61B17/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282广东省广州市海珠***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粉碎 取出 血栓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粉碎并取出血管内或其他解剖学通道内的新鲜血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其他物体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提高,成为人类三大死亡原因之一。其中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病残率和复发率均高。中国脑血管病流行病学的调查主要结果如下:发病率:136~441/10万人口/年(163.2~1529.2万/年),其中,脑梗塞占脑卒中的75%;患病率:280~1285/10万人口(336~1529.2万/年);死亡率:59~281/10万人口/年(70.8~337.2万/年)平均130/10万人/年(156万/年);病残率:60-80%。它极大地危害着人类的健康,是医学界面临的重大课题。一般来说,成年晚期发病的主要原因多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闭塞疾病。。
其治疗目的:治疗重点放在恢复或积极增加缺血区的灌流,采取溶栓或抗凝及脑保护剂,调整血压,既要防止血压过高引起溶栓过程中出血,又要避免血压过低出现灌流不足,加重缺血症状。
增加脑灌注的办法主要有经动脉和静脉溶栓药物治疗和经皮插管介入治疗方法。目前临床常用溶栓药物有尿激酶、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等,抗凝药物有肝素、华法林等。该方法在治疗过程中药物剂量过大会并发脑出血,剂量过小达不到溶栓的目的,并且有血管再通率不高,溶栓治疗时间过长的缺点,从而降低治疗效果。
经皮插管介入治疗方法目前常已有血栓取出/破坏导管(如具有吸力头的吸入型导管),血栓捕获型导管(如远端具有血栓捕获容器的导管),血栓破坏装置(导管远端含有超声探或激光头),将上述器械装置远端超过或靠近血栓,将血栓捕获、破坏或消融,起到再通血管的目的。现有的血栓捕获型导管各有其优缺点,因其柔性不够,对较大血管内血栓捕获效果较好,但对走行迂曲的颅内血管则进入困难,难以实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粉碎和取出血栓的装置,用于在血管小动脉中,特别是心脏或弯曲的脑血管中取出血栓或其他栓子,避免血管阻塞进一步加重,降低死亡率,减轻致残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粉碎和取出血栓的装置,它包括导丝、管状交叉网丝、滤器、牵引装置、球囊导管和外壳导管。球囊导管的远端柔软部分呈串珠样排列有多个球囊;管状交叉网丝的远端与滤器相联接,近端与牵引装置相联接,管状交叉网丝与滤器被压缩套在球囊导管的远端部分并覆盖球囊,导丝轴向穿过球囊导管,导丝、牵引装置和球囊导管的近端部分可移动地套有外壳导管。
所述管状交叉网丝3是由薄壁的不锈钢管或Ni-Ti合金、Cu-Zn-Al合金管激光雕刻而成,或由3、4、6、8根或更多根螺旋状相互交叉的Ni-Ti合金细丝、Cu-Zn-Al合金细丝、不锈钢细丝、有弹性的高分子医用塑料或纤维细丝或者其他金属细丝编织而成,管状交叉网丝长约2.0、2.5、3.0、3.5、4.0、4.5、5.0厘米不等,直径为3.0、3.5、4.0、4.5、5.0、6.0毫米不等,可以依据长度和直径分为不同型号。
所述滤器分为两部分,近段部分为管状,末端为漏斗状,由3、4、6、8或多根轴对称结构的金属丝构成骨架,骨架外面套有医用塑料薄膜,该薄膜上设有众多小孔,该小孔的直径为100至500微米,它可以既能让血液通过,又可以阻止血栓或脱落的粥样斑块通过。
所述滤器也可以由更密集的交叉网丝构成,不需要薄膜,末端呈漏斗状,滤器网眼较管状交叉网丝的网眼小,滤器部分网眼短对角线为100-500微米,长对角线为500-3000微米,管状交叉网丝的网眼较大,长对角线为1000-5000微米,短对角线为500-3000微米。更密集的网眼也可以让血液通过的同时,阻止血栓或脱落的粥样斑块通过。
所述的球囊导管含2-5个串珠样排列的球囊,球囊导管由远端含多个球囊的柔软部分和具有一定张力的、柔性较远端差近端部分组成,单个球囊长度为5.0-10.0mm,直径为2-5mm,球囊间隔为5.0-10.0mm。球囊扩张的同时,撑开压附在上面的交叉网件和滤器。
所述的多球囊导管远端柔性部分侧壁距远端一定距离有一导丝通过孔,导丝通过孔以远部分为双腔,其中一腔可通过导丝,另一腔与和导管近端部分及球囊相通并终止于远侧球囊,使得远端口仅有一导丝出口,经末端接口注入造影剂充盈扩张多个串珠样排列的球囊,压附在球囊上的管状交叉网丝3和滤器2随之顺势扩张,血栓被挤碎并进入管状交叉网线3和滤器2内的球囊之间的空隙,使碎血栓位于管状交叉网线和滤器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正兵,未经朱正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2309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