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铅酸蓄电池用超能电解质配方及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610123777.2 | 申请日: | 2006-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3649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05 |
发明(设计)人: | 胡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创新能源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8 | 分类号: | H01M10/08;H01M10/1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知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林 |
地址: | 518038广东省深圳市福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电池 超能 电解质 配方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铅酸蓄电池用超能电解质配方及制备方法。具体地讲,涉及在常规稀硫酸电解液中加入了分子筛晶体添加剂,然后再经改良所得到的超能电解质的配方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常规蓄电池的电解液,在技术参数、检测项目中未如理想,其不足之处是:电池的循环寿命不长,主要添加剂用Na2SO4,而且添加剂用量大,电阻率是1.2Ωcm,10HR容量是12Ah,回充比只是1.1次,颜色无色透明清澈,难以区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缺点,超能电解液是指在常温稀硫酸电解液中加入了分子筛晶体添加剂(N和C),这类物质加入量很少,但很重要,有特定的目的,属无机电解质水溶液。电解液呈桔红色,在硫酸溶液中形成可控的质量摩尔浓度,使硫酸的特威德尔度(Twaddell deyrees)在56-72之间,降低了硫酸溶液的欧姆电阻率,由1.180Ωcm降至1.129Ωcm(25℃)。本产品已应用于铅酸蓄电池中。
本发明在使用中发现产品具有以下优点:
1.本产品注入方式与常规电解液注入方式相同,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电解液呈桔红色。
2.用本产品注入的蓄电池其静态内阻降低5-10%。
3.用本产品注入的蓄电池其初期容量可增加10-15%。
4.用本产品转入的蓄电池其充电接受能力优于普通蓄电池。
5.用本产品转入的蓄电池,在使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其使用寿命可延长10-15%。
此外,超能电解液适用各类铅酸蓄电池,在电池中主要起的作用是:参加电化学反应;溶液正负离子的传导体;极极产生温度的热扩散体;
反应体系:
反应式:
超能电解液性能指标符合JB/T10052-1999《铅酸蓄电池用电解液》标准,电解液的质量摩尔浓度、特威德尔度、电阻率等指标比常规电解液有较大提高。加入了添加剂N和C的电解液,其溶液扩散非常活跃,电池的成流反应好,PbO2电化当量达0.22Ah/g。在活跃物质吸酸量达0.144ml/g情况下,添加剂N和C快速进入极板深处与活性物质发生电化反应,使浓差极化减少,降低极化内阻。N离子和C离子的参与削弱了弱性物质与板栅界面的阻挡面,使电池的充电接受能力提高,电池的氧化还原反应更彻底。
引用标准
本配方及工艺标准引用下列规范性文件,文件中的有关条款通过本标准引用,配方、配制工艺及应用等依据下列标准作为指导。
GB190-1990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684554-84蓄电池用硫酸
JB/T10052-1999铅酸蓄电池用电解液
JB/T10053-1999铅酸蓄电池用纯水
GB/T6680-1986液体化工产品采集通则
GB/T3049-1986化工产品中铁含量测定的通用方法
在其随后所有修改或修订版均不适合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应用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综上所述,超能电解液其配制工艺简单、价格低廉而且性能稳定可靠。用超能电解液加注的蓄电池容量及寿命明显提高,电池在充电回充比大于1.2。特别是电池在过放电中,超能电解液对电池过放电产生的结晶可有效抑制,防止早期容量损失起到较好的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例,可以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了解。
配方技术指标来源:
1.添加剂N
化学名称:硫酸亚锡
化学符号:SnSO4
分子量:214.75
纯度:AR级
代码:N
包装:500g/瓶(塑料瓶包装)
性状:白色或浅黄色结晶或粉状。熔于水、醇、硫酸。使用时应避免吸入本品的灰尘,勿与皮肤、眼睛接触。
存放:运输应有安全标志,避阳光直射,勿受潮,远离儿童存放。
加入量:0.0-0.4%即1升电解液加N2克——4克。
2.添加剂C
化学名称:二氧化硒
化学符号:SeO2
分子量:110.96
纯度:AR级或CP级
代码:C
包装:25g/瓶(AR级)(塑料瓶包装)
50g/瓶(CP级)(塑料瓶包装)
性状:白色或浅黄色结晶,有刺激性酸味,有潮解性,吸水后成亚硒酸,溶于水、醇、丙酮、苯、乙酸和无机酸。315升华温度,吸入有毒并具留积性危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创新能源技术(深圳)有限公司,未经创新能源技术(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2377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β-咔啉药物产品
- 下一篇:一种两亲性聚膦腈及制备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