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烟气净化处理用反应助剂有效
申请号: | 200610124275.1 | 申请日: | 2006-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9991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8 |
发明(设计)人: | 何启强;徐家麟;谢世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长青(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1 | 分类号: | B01D53/81;B01D46/00;B01D46/42;B01J20/14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科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尹文涛 |
地址: | 528415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烟气 净化 处理 反应 助剂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烟气净化处理用反应助剂。
【背景技术】
垃圾焚烧锅炉烟气净化处理方法主要有湿法工艺、半干法工艺、干法工艺。干法工艺—即急冷反应塔+高效布袋除尘反应器,它的工艺流程是:烟气在急冷塔中降温后与消石灰、反应助剂一起喷入布袋除尘器,在滤袋表面形成的膜上反应,去除酸性气体,而膜上的反应助剂有效地吸附二恶英和重金属,烟气中粉尘及反应生成物、吸附物经除尘器排出。反应助剂是上述干法工艺采用的一种专用物质,在干法工艺烟气处理系统中起着关键作用,决定了处理工艺系统的成败,它的作用机理如下:可与消石灰结合,在滤袋表面形成一定厚度膜(即预喷涂反应膜),使消石灰与烟气有充分碰撞及接触时间,促使烟气中有害物质充分反应与吸附,即让反应与吸附发生在滤袋表面,即要求反应助剂有多空性、密度低、比表面积大特性,确保反应及吸附时间与强度充分;对二恶英和重金属等强力吸附,要求反应助剂有强的吸附性,确保吸附充分、有效;预喷涂反应膜达到一定厚度与阻力后,由压缩空气吹除,再生成新预喷涂反应膜,要求反应助剂有强的透气性、易于剥离,确保反应、吸附的连续性、可靠性;与消石灰一起吸收烟气中水份,确保滤袋的工作条件,延长滤袋的使用寿命。现有的反应助剂净化效果不好,使用不方便,是垃圾焚烧锅炉烟气净化处理领域的技术人员一直渴望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多空性、密度低、比表面积大特性,确保反应及吸附时间与强度充分;净化效果好,使用方便,制配方法简单的烟气净化处理用反应助剂。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烟气净化处理用反应助剂,所述的反应助剂是由硅藻土与活性白土混合而成。
如上所述的一种烟气净化处理用反应助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硅藻土为总重量的75-85%,活性白土为总重量的15-25%。
如上所述的一种烟气净化处理用反应助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硅藻土属主要化学成份为非晶体二氧化硅。
本发明可与消石灰结合,在滤袋表面形成一定厚度膜(即预喷涂反应膜),使消石灰与烟气有充分碰撞及接触时间,促使烟气中有害物质充分反应与吸附,即让反应与吸附发生在滤袋表面,即要求反应助剂有多空性、密度低、比表面积大特性,确保反应及吸附时间与强度充分;对二恶英和重金属等强力吸附,要求反应助剂有强的吸附性,确保吸附充分、有效;有强的透气性、易于剥离,确保反应、吸附的连续性、可靠性;与消石灰一起吸收烟气中水份,确保滤袋的工作条件,延长滤袋的使用寿命;净化效果好,使用方便,制配方法简单。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烟气净化处理用反应助剂,其应用于干法工艺—即急冷反应塔+高效布袋除尘反应器的垃圾焚烧锅炉烟气净化处理方法中,其与消石灰一起喷入布袋除尘器,在滤袋表面形成的膜上反应,去除酸性气体,而膜上的反应助剂有效地吸附二恶英和重金属,烟气中粉尘及反应生成物、吸附物经除尘器排出;其由精制的硅藻土与活性白土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其中硅藻土为总重量75-85%,活性白土为总重量15-25%。所述的硅藻土由原矿经破碎、烘干、精磨后,达到需要的纯度、粒度、干度等要求(可向硅藻土生产厂家订制)后,再与活性白土配制;所述的活性白土由原矿经破碎、烘干、精磨后,达到需要的活性度、粒度、干度等要求(可向活性白土生产厂家订制),再与活性白土配制。
硅藻土属非金属矿产品,主要化学成份为非晶体二氧化硅,在显微镜下观察,硅藻土呈显形态各异的各种藻类形状,单个藻体大小从几微米到几十微米不等,内外表面分布着众多纳米级微孔,具有多孔结构、密度低、比表面积大、吸附性能强、无毒和无味等特殊性能;活性白土也属非金属矿产品,具有优异脱色性能,及较强的吸附性及净化力,是活性碳的理想替代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长青(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长青(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2427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