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金属拍框与喉部轭体的结合成型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610127257.9 | 申请日: | 2006-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4808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26 |
发明(设计)人: | 张成宗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成宗 |
主分类号: | B29C44/12 | 分类号: | B29C44/12;B29C44/60;B29K105/06;B29L31/5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周国城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 喉部 结合 成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与一种金属拍框有关,更详而言之,特别是指一种通过由树脂发泡纤维材加热发泡填充固化于一模具内的轭体模穴,使其成型为一轭体的金属拍框与喉部轭体的结合成型方法。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图2所示,现有金属拍框10轭体成型,主要是将一发泡体20卷覆于一碳纤维材21材料内,并水平剪开碳纤维材21两端延伸至发泡体20两端,以形成上下夹合端211,之后,将包覆好碳纤维材21的发泡体20置于金属拍框10末端11的两内侧间,同时,利用其两端的夹合端211缠绕包覆于金属拍框10末端11的两内侧,另,准备一模具30,该模具30是由一上模31与下模32所组成,其是设有相对金属拍框10两侧的上、下模穴311、321,且成型有一连接金属拍框10两内侧的轭体模穴312、322,再将金属拍框10置于该模具30的下模穴321中,将上模32合模后进行加热固化成型,使其固化结合于金属拍框10两内侧间形成一轭体。
但,现有金属拍框10加工制程中,该发泡体20发泡后与金属拍框10间并不具任何结合性,其作用仅在于利用其发泡膨胀的倍率将其外层的碳纤维材21撑开成型于轭体模穴311、312中,所以,仅提供该轭体成型时的一种支撑填充材,与金属拍框10间仅止于接触平贴而完全不具任何的结合强度,因此,该轭体与金属拍框10间的结合,主要是利用碳纤维材21两侧夹合端211缠绕包覆于金属拍框10末端11两侧,经由热固成型后所达到,但,现有轭体与金属拍框10结合的加工成型过程中却存在着诸多的缺点亟待改善,兹详述如下:
一、现有轭体与金属拍框10为能达到结合目的,必须先将碳纤维材21两侧剪开具夹合端211,之后,再将两侧夹合端211包覆于金属拍框10上,如此,除了加工工序增加繁杂的步骤外,亦使该金属拍框10两侧增加碳纤维材21卷绕包覆的厚度,虽可提供轭体与金属拍框10间的结合,然,轭体成型后亦增加了该碳纤维材21包覆产生的重量及原料增加、工序繁杂的加工成本,难以达到球拍轻量化及降低成本的缺点者。
二、诚如前项所述,请配合图3所示,该碳纤维材21两侧是预先与金属拍框10卷绕包覆后再置入模具30中,但,该上、下模穴311、321的尺寸规格是依照该金属拍框10的框径规格设置,此时,由于该碳纤维材21与金属拍框10预先卷绕包覆位置的厚度大于上、下模穴311、321尺寸,因此,当其欲置入下模穴321定位时,很难置入其中,且当上、下模31、32合模时,该上模穴31容易压挤到该碳纤维材21内外侧边缘位置,使金属拍框10两侧包覆碳纤维材21侧缘因压挤而变形夹压于上、下模31、32的合模面313间,造成夹纱314情况发生,此种夹纱314情况于每一次的加工均会产生,以致于上、下模31、32长期受到碳纤维材21夹纱的摩擦,除上、下模311、321合模时无法完全密合外,更导致模具异常的容易损坏,大大减少模具使用寿命,同时,造成该金属拍框10与轭体结合成型后的合模线位置不准,毛边过多,而须要针对毛边二次加工修整,徒增加工的复杂度及二次加工的成本者。
三、该金属拍框10是预先与碳纤维材21结合成一体,请配合参阅图1所示,此时,该碳纤维材21会因两侧与金属拍框10卷绕包覆的拉引,而使其中间位置略呈平直状,所以,当该金属拍框10置入于下模穴321中定位后,由于该轭体模穴322的形状具有较大的弯弧度(如图2所示),故,该碳纤维材21必须再由操作人员施力将其拉引成相对于轭体模穴322的形状,方能顺利的置入于轭体模穴322中,此时,受到两侧缠绕于金属拍框10固定位置的限制,操作人员如有施力不当时,极容易造成碳纤维材21的编织紧密度因拉引而变松散,对于成型后轭体的强度亦会有极大影响,且其利用人为经验的拉引入模方式,除增添加工困难复杂程度外,对于轭体成型后的不可靠度,亦是极大的疑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金属拍框与喉部轭体的结合成型方法,将一弯折成型的金属拍框,置入一模具中,该模具内是设有相对金属拍框两内侧的模穴,且模穴内侧设有连接金属拍框两内侧的一轭体模穴,其是置入一树脂发泡纤维材,该树脂发泡纤维材是将一具极佳结合性的树脂发泡材包覆于一两侧呈开口状的纤维材内,接着,进行合模,并对模具进行加热成型,使轭体模穴内的树脂发泡纤维材遇热,发泡填充固化于整个轭体模穴,以便使成型为一与金属拍框两内侧紧密结合的轭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成宗,未经张成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2725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芯片连接器的限位机构
- 下一篇:风扇运转状态的指示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