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克服蔬菜连作障碍的生物土壤添加剂配方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610130054.5 申请日: 2006-12-12
公开(公告)号: CN101200640A 公开(公告)日: 2008-06-18
发明(设计)人: 郝永娟;王正祥;王万立;刘春艳;王勇 申请(专利权)人: 天津市植物保护研究所
主分类号: C09K17/40 分类号: C09K17/40;C09K101/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300112天*** 国省代码: 天津;1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克服 蔬菜 连作 障碍 生物 土壤 添加剂 配方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有两种微生物及有机无机混合物的土壤添加剂。属于农作物有机生物肥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本发明专利是为解决设施蔬菜栽培日益严重的连作障碍,减轻病害的发生,提高蔬菜的产量和质量,而配制的一种既防病又增产的生物土壤添加剂。从改善土壤养分促进养分吸收,抑制土传病害、分解或转化自毒物质,诱导抗性物质等方面,减缓连作障碍的发生。

由于设施农业的发展,原有的耕作制度瓦解,蔬菜生产的专业化和种植习惯导致了连作障碍的加剧。多年连作肥水管理不合理等出现土壤环境恶化,蔬菜病虫害严重,产量降低品质变劣,严重威胁了设施蔬菜生产的可持续性发展。国内外研究者开始研究探讨连作障碍的问题。研究者大多从土壤理化性状、土传病害、根系分泌物的毒素积累等几方面考虑。

生物防治是目前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并将逐步成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主要措施是引入拮抗菌,将培养好的拮抗微生物以一定方式施入土壤中,或是通过在土壤中加入有机物等措施提高原有的拮抗微生物的活性,从而降低土壤中病原菌的密度,抑制病原菌的活动,减轻病害的发生。接种有益微生物,在设施条件下,可通过接种有益微生物来分解连作土壤中存在的有害物质或与特定的病原菌竞争营养和空间等途径来减少病原菌的数量和根系的感染,从而减少根际病害发生;接种有益菌群可以在根际形成生物屏障;使用含有有益微生物种群的生物有机肥抑制土壤致病菌的发展,分解土壤中存在的自毒物质。结合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的优点,本专利利用有机添加物为拮抗菌和有益菌根繁殖的基质,合成生物土壤添加剂。利用有机物防病,国内外研究应用较多。利用拮抗菌对土传病原菌的生物防治国内外已有大量报道,许多菌株田间生产防效并不理想,原因之一是直接引入客土的拮抗微生物不能很好地在土壤中定殖并成为优势种群。有机添加物的施入在某种程度上起到“接种”作用,有机物本身已带有大量微生物,其带入的活性有机碳源又是微生物增殖的主要原因,因此利用有机添加物培养拮抗菌,不仅可以巩固拮抗菌在土壤中的定殖,而且增强了抑菌效果。引入有益微生物丛枝菌根真菌,可与植物根系共生形成复合吸收器官,以缓解连作障碍,它使植株根系延伸,促进土壤中磷及其他元素的吸收,解决连作引起的养分失衡;促进根际微生物群落大量繁殖,形成良好的根际微生物环境,分解或转化根际分泌物的毒素;另一方面它能先占据植株根表吸收有害病菌的营养,分泌抗生物质,抑制土传病原菌。本配方引入丛枝菌根真菌,作为缓解连作障碍的有益菌株,利用筛选的合成有机物及食用菌的废料为营养,与培养好的拮抗木霉制剂一起合成生物土壤添加剂。从改善土壤养分促进养分吸收,抑制土传病害、分解或转化自毒物质,诱导抗性物质等方面,减缓连作障碍的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克服蔬菜连作障碍的生物土壤添加剂。包括两种微生物、非金属矿物、发酵有机肥、工农业废渣及矿物质微量元素。组分包括如下重量比例的:木霉菌的功能微生物菌剂10%,VA丛枝菌根菌剂2%,无机的非金属矿物沸石6%,发酵有机肥69%,壳粉4%,过磷酸钙7%,尿素2%。

所述的生物土壤添加剂,其两种微生物分别为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编号为Tr9801,本项目组自土壤中分离得到,丛枝菌根真菌摩西球囊霉(Glomusmossease)编号为BGCXJ02,北京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研究所购买。木霉菌剂是以食用菌废料、麸皮为载体的木霉菌吸附物,其活菌量为107~108cfu/g纯菌剂。利用丛枝菌根菌用三叶草扩繁后取根段、含有丛枝菌根真菌孢子、菌丝体的菌土,含约40个孢子/g菌剂。

所述的生物土壤添加剂,其发酵有机肥为鸡粪、食用菌废料、豆秸秆粉、棉籽饼和豆饼混合物发酵而成,鸡粪、食用菌废料、豆秸秆粉、棉籽饼和豆饼物料比例为20~30%、40~50%、5~10%、2~5%、2~5%。含水量60%左右,混匀水泥池内堆置,进行好氧发酵,3~5天翻堆以次,20~30天发酵结束,风干即为发酵有机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植物保护研究所,未经天津市植物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3005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