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旋转式压缩机无效
申请号: | 200610130668.3 | 申请日: | 2006-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1056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2 |
发明(设计)人: | 李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C29/02 | 分类号: | F04C29/02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庞学欣 |
地址: | 3004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转 压缩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转式压缩机,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够防止润滑油中的杂质进入到压缩机械部内部而造成其磨损的旋转式压缩机。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压缩机是一种压缩流体的机器。这种压缩机是由具有一定内部空间的密闭容器、安装在密闭容器内可产生驱动力的电动机械部和可利用电动机械部的驱动力而压缩流体的压缩机械部构成。图1为已有技术的旋转式压缩机纵向结构剖视图。如图1所示,这种已有技术的旋转式压缩机的密闭容器由一侧设有冷媒进口1,底部盛有润滑油的圆筒形外壳3、中心部位设有冷媒出口2的上盖4及下盖5构成。位于密闭容器上部的电动机械部主要由固定在圆筒形外壳3内壁上的定子11和位于定子11的中心且可通过与定子11之间的电磁作用而进行旋转的转子12组成。位于密闭容器下部的压缩机械部40则主要包括气缸45;分别安装在气缸45上下端面的上部轴承42和下部轴承43;贯穿转子12及气缸45的中心部位,下部一体形成有偏心部31a,下端安装有浸没在外壳3底部的润滑油内的吸油器7,能够与转子12一同旋转,从而将电动机械部产生的旋转力传递给压缩机械部40的曲轴31;和套在曲轴31上偏心部31a的外部,并且能够在气缸45的腔体内部进行旋转以压缩冷媒的滚环36。由于滚环36的重心与曲轴31的旋转中心不重合,所以当曲轴31在压缩机内高速旋转时会出现动力不平衡现象,从而成为压缩机产生振动的主要原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通常在转子12的上端部加装上平衡块6来平衡力矩。图2为图1中的吸油器倒置状态结构立体图。如图2所示,这种吸油器7呈圆盖形,其开口上端插入固定在曲轴31下端的润滑油通道内,并且底部中心部位贯穿形成有一个圆形吸油孔8。但是这种已有技术的旋转式压缩机存在下列问题:如上所述,由于吸油器7上的吸油孔8形成在其底部,因此容易将位于外壳3底部的润滑油中的杂质吸入到气缸45的内部,从而使压缩机械部40中各部件之间产生磨损,这样无疑将会缩短压缩机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压缩机械部中各部件之间产生磨损,从而可以延长使用寿命的旋转式压缩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旋转式压缩机包括密闭容器、电动机械部和压缩机械部;其中密闭容器由一侧设有冷媒进口,底部盛有润滑油的圆筒形外壳、中心部位设有冷媒出口的上盖及下盖构成;电动机械部位于密闭容器的上部,主要由固定在圆筒形外壳内壁上的定子和位于定子的中心且可通过与定子之间的电磁作用而进行旋转的转子组成;压缩机械部位于密闭容器的下部,主要包括气缸;分别安装在气缸上下端面的上部轴承和下部轴承;贯穿转子及气缸的中心部位,下部一体形成有偏心部,下端安装有浸没在外壳底部的润滑油内的吸油器,能够与转子一同旋转,从而将电动机械部产生的旋转力传递给压缩机械部的曲轴;和套在曲轴上偏心部的外部,并且能够在气缸的腔体内部进行旋转以压缩冷媒的滚环;所述的吸油器呈圆盖形,其开口上端插入固定在曲轴下端的润滑油通道内,而其下部圆周壁上则贯穿形成有2个吸油孔。
所述的吸油孔呈圆形,并且其一侧圆周壁上向内凹陷形成有一个2个顶角分别位于吸油孔上端和下端的三角形油道。
所述的2个吸油孔及油道对称设置在吸油器下部的圆周壁上。
本发明提供的旋转式压缩机是将安装在曲轴下端的吸油器底部的一个吸油孔改成设置在圆周壁上的两个吸油孔,并且在吸油孔的一侧形成一个利于润滑油流入其内部的三角形油道,由于吸油孔位于吸油器的侧面,所以不易将位于外壳底部的润滑油下部的杂质通过吸油孔吸入到气缸的内部,从而能够大幅度减少压缩机械部中各部件之间的磨损,因此能够延长压缩机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提供的旋转式压缩机进行详细说明。与已有技术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对其进行的说明。
图1为已有技术的旋转式压缩机纵向结构剖视图。
图2为图1中的吸油器倒置状态结构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旋转式压缩机中吸油器结构立体图。
图4为图3示出的吸油器正向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图4及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旋转式压缩机包括密闭容器、电动机械部和压缩机械部40;其中密闭容器由一侧设有冷媒进口1,底部盛有润滑油的圆筒形外壳3、中心部位设有冷媒出口2的上盖4及下盖5构成;电动机械部位于密闭容器的上部,主要由固定在圆筒形外壳3内壁上的定子11和位于定子11的中心且可通过与定子11之间的电磁作用而进行旋转的转子12组成;压缩机械部40位于密闭容器的下部,主要包括气缸45;分别安装在气缸45上下端面的上部轴承42和下部轴承43;贯穿转子12及气缸45的中心部位,下部一体形成有偏心部31a,下端安装有浸没在外壳3底部的润滑油内的吸油器17,能够与转子12一同旋转,从而将电动机械部产生的旋转力传递给压缩机械部40的曲轴31;和套在曲轴31上偏心部31a的外部,并且能够在气缸45的腔体内部进行旋转以压缩冷媒的滚环36;所述的吸油器17呈圆盖形,其开口上端插入固定在曲轴31下端的润滑油通道内,而其下部圆周壁上则贯穿形成有2个吸油孔18。所述的吸油孔18呈圆形,并且其一侧圆周壁上向内凹陷形成有一个2个顶角分别位于吸油孔18上端和下端的三角形油道19,这样可在吸油器17随曲轴31旋转时利用油道19使润滑油顺利地进入到吸油孔18的内部。所述的2个吸油孔18及油道19对称设置在吸油器17下部的圆周壁上,这样可使进入到吸油孔18内部的润滑油分布均匀。当本发明提供的旋转式压缩机运行时,位于密闭容器上部中心部位的转子12将通过与定子11之间的电磁作用而进行高速旋转,同时带动贯穿其中心的曲轴31及套在曲轴31下部的滚环36也一同转动,从而将来自循环系统并经过冷媒进口1而进入气缸45内部的冷媒进行压缩,然后经过压缩的冷媒将从图中未示出的上部轴承42上的排气孔而排至电动机械部,最后从位于上盖4中心部位的冷媒出口2而排回到循环系统中。由于本发明提供的旋转式压缩机中吸油器17上的吸油孔18是设置在其圆周壁上,而没有设置在其底部,所以不易将位于外壳3底部的润滑油下部的杂质通过吸油孔18吸入到气缸45的内部,从而能够大幅度减少压缩机械部40中各部件之间的磨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未经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3066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