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靶向结合髓系白血病细胞的抗CD33的工程抗体及其表达载体和用途无效
申请号: | 200610130688.0 | 申请日: | 2006-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1004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2 |
发明(设计)人: | 廖晓龙;陈小军;王洋;王敏;左玉丰;郭桂庆;葛新顺;屈浩;王建祥;韩忠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K16/18 | 分类号: | C07K16/18;A61K39/395;A61P35/02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晓红 |
地址: | 30002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靶向 结合 白血病 细胞 cd33 工程 抗体 及其 表达 载体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程抗体,尤其是用于靶向结合髓系白血病细胞的抗CD33的工程抗体及其表达载体和用途。
背景技术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目前,我国白血病患者发病率正逐年上升,调查资料表明:白血病的总发病率占肿瘤总发病率的第9位;1-14岁少年儿童白血病发病及死亡率占同年龄肿瘤发病率及死亡率的第1位,发病率约为4/10万,约占该时期所有恶性肿瘤的35%,我国每年平均有15000左右15岁以下的儿童发生白血病;15-45岁青少年及成年人白血病发病率占同年龄肿瘤发病率的第3位。降低白血病的病死率,开展和改善白血病的治疗方法是世界医学正在攻克的一个重点。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成人急性白血病最常见的类型。在美国100000成人中每年就有2.7人患AML,而在年龄超过65岁的成人中则高达14.1。约60%~80%的初治AML患者可达到完全缓解。目前治疗AML的主要障碍是肿瘤细胞对化疗产生耐药性,同时传统化疗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也限制了药物的应用剂量。近年来,肿瘤的靶向治疗由于其可以特异性杀灭肿瘤细胞而不影响正常组织,因而成为研究的重要方向。生物工程类抗体美罗华的临床应用为肿瘤的生物免疫治疗开创了新的局面,研究表明联合应用美罗华及化疗可以明显提高B-ALL和B细胞髓系瘤(B-NHL)患者的临床预后。抗体靶向治疗,必须选择一个合适的靶抗原,靶抗原必须位于所有恶性细胞或位于恶性细胞中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克隆群上。另外,靶抗原的表达必须是稳定的,在重要的宿主器官上不含此抗原。在AML中,CD33抗原是一合适的靶点,研究表明超过90%的AML患者的白血病原始细胞表面表达CD33,而造血干细胞、髓系细胞及非造血细胞不表达。利用这种特性,我们可以将该单链抗体与协同刺激因子结合,起到抗原提呈的作用,或者连接生物毒素起到靶向杀伤癌细胞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靶向结合髓系白血病细胞的抗CD33的工程抗体及其表达载体和用途,提供的单克隆抗体HIM3-4可以有效的结合髓系白血病细胞表面的CD33抗原;提供的抗CD33单克隆抗体轻链可变区基因和重链可变区基因及其表达产物,两者重组后表达产生的抗CD33单链抗体(抗CD33ScFv),能够降低鼠源性抗CD33抗体的免疫源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靶向结合髓系白血病细胞的抗CD33的工程抗体,由SEQ ID NO.3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和SEQ ID NO.4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组成。
所述SEQ ID NO.3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所述SEQ ID NO.4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含有编码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抗体的核苷酸的载体,含有SEQ ID NO.3所示的重链可变区基因核苷酸序列和SEQ ID NO.4所示的轻链可变区基因核苷酸序列的cDNA的pMD-18T载体。
所构建为pET28a(+)载体。
所述的抗CD33的工程抗体或所述的载体在制备治疗白血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单克隆抗体HIM3-4可以有效的结合髓系白血病细胞表面的CD33抗原,HIM3-4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鼠抗人CD33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已经作为产品在市场上销售,此细胞株分泌的CD33单克隆抗体,属于IgG1亚型,识别白细胞分化抗原CD33,CD33是一个67kD I型跨膜糖蛋白。该抗体能有效结合、标记髓系白血病细胞表面的CD33分子。人体对鼠源性抗体的免疫反应(HAMA反应)是鼠源性抗体应用于临床治疗的主要障碍,而基因工程抗体较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它既保留了鼠源单抗的特异亲和力,又大大降低了鼠单抗的异源性,因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3068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