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止硫化橡胶进入插孔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610134970.6 | 申请日: | 2006-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0725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25 |
发明(设计)人: | 周保德;康守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R43/16 | 分类号: | H01R43/16;H01R13/523;H02G15/02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秀梅 |
地址: | 110016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止 硫化橡胶 进入 插孔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下电缆制作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在热硫化时,防止硫化橡胶进入水下电缆插头插孔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在制作插头时,由模具(上模、下模)和左右模芯、壳体、插孔组成,经过加温、加压,并经过一定时间内的硫化而制得。硫化后的插头中的插孔容易进胶。由于模具中左右模芯长期使用、磨损造成定位精度有所变化,也就是定位插针底端面与插孔端面产生了间隙,这样造成插孔在型腔内沿轴向有松动现象产生。硫化时,当间隙超过一定值时,橡胶在高温、高压下就有可能进入插孔中,这样硫化后的插头与插座局部发热,易产生击穿现象;插孔的加工长短不是完全相等的,相差的尺寸很小时,用目测方法是不容易测量的,这时装入模具后,较短的插孔与定位插针将产生间隙,硫化时也容易进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止硫化过程中在模具中模芯上的定位针与插孔结合处进入橡胶的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把插孔按顺序安装在右模芯上,再安装上壳体,在左模芯定位针根部放入一种内径尺寸小于定位针外径尺寸且外径尺寸小于或等于插孔外径尺寸、材料为弹性材料的O型圈,然后将左右模芯合装在一起,放入下模里,再与上模合装,然后预热硫化成型。其中O型圈材料为弹性体,可变形。用此发明解决了插针与插孔的间隙问题,又起到了密封作用,硫化后发现每个插孔都无进胶现象,从而提高了插头的电性能和可靠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采用本发明可以解决插孔因加工精度造成的进胶现象;
2.本发明适用于各种不同芯数的水下电缆插头的硫化且也适用于水上电缆插头的硫化;
3.对模具而言,可延长其使用寿命;
4.保证产品的质量,提高了插头电性能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插孔与左右模芯、壳体及O型圈装配后放入模具中的视图。
图2为右模芯视图。
图3为左模芯视图。
图4为插孔视图。
图5为壳体视图。
图6-1为O型圈主视图。
图6-2为O型圈剖视图
图7为硫化后插头体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施例以水下作业用的六芯插头为例,说明在硫化过程中采用本发明防止硫化橡胶进入插孔的方法,具体如下:
1.首先将插孔41(参见图4)与壳体51(参见图5)进行环化处理,然后涂底胶。
2.将6个O型圈61(参见图6)逐个装入左模芯定位针31底端部(参见图3)。
3.将晾置好的插孔41逐个装入右模芯插孔21各个孔中(参见图2)。
4.将壳体51(参见图5)装入右模芯2上。
5.左模芯3与右模芯2装合在一起,用小铜锤敲紧,使插孔41与O型圈61(材料为橡胶)靠紧无间隙。
6.把左右模芯装入模具下模12中,检查插孔有无沿轴向松动现象,如没有松动现象,则合上上模11(参见图1)。
7.模具预热硫化。
硫化结束后,发现插头体中的插孔没有进胶现象,说明本发明的方法效果良好(参见图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3497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赤泥粉煤灰免烧砖
- 下一篇:一种保健香肠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