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有两种引信的烟花爆竹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610135019.2 | 申请日: | 2006-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0610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25 |
发明(设计)人: | 王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辉 |
主分类号: | F42B4/00 | 分类号: | F42B4/00;F42B4/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6021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引信 烟花爆竹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烟花爆竹,尤其是带有电发热引信或同时带有火药引信和电发热引信的点燃安全的烟花爆竹,本发明还涉及这种带有电发热引信或同时带有火药引信和电发热引信的烟花爆竹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烟花爆竹大都是配备一条火药引信或是备用一条同种引信来燃放烟花爆竹的,燃放时也大都是单独采用明火或是外接点火器点燃火药引信的方式来燃放,它们的缺点是不安全因素多、操作不方便,尤其是当烟花爆竹的第一条火药引信没有成功引放燃烟花爆竹而去用明火点燃备用引信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点燃时相对安全、方便的并且制造工艺简单的电热引信或带有电发热引信或同时带有火药引信和电发热引信的点燃安全的烟花爆竹。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带有两种引信的烟花爆竹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烟花爆竹上同时带有电子发热引信和火药引信,电子发热引信同烟花爆竹内部的药剂或烟花爆竹的火药引信相联接接触。将发热材料两端分别连接在两条金属导线上制成电发热引信。将发热材料引信通过火药引信或不通过火药引信直接连接烟花爆竹内的火药上。加工成单个的具有电热引信或同时具备电热引信、火药引信两种引信的烟花爆竹后,可将烟花爆竹的发热材料引信通过连接点将长的金属导线联接在供电操作控制盒上。燃放烟花爆竹时,可以明火燃放本烟花爆竹,也可以接通电源使电发热引信红热引燃烟花爆竹。对于成串的烟花爆竹,在编接时将烟花爆竹的电发热材料引信分别接到供电控制盒上,同时也将火药引信随编排鞭炮编接在一起。或是将发热引信上的发热材料联接在烟花爆竹的火药引信上或是成串鞭炮的火药引信明火燃放端,并且连接点之外还留出一段火药引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可以在远距离点燃烟花爆竹尤其是较大型的烟花爆竹,并且安全系数增加。
2.本烟花爆竹的点火成功率较高。
3.更方便各种年龄的人员安全燃放。
附图说明:
图1为电发热引信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发热引信连接烟花爆竹引信示意图
图3为发热引信部分连接烟花爆竹引信示意图
图4为发热引信直接连接烟花爆竹内部发火药示意图
图中1.金属导线,2.发热丝,3.火药外引信,4.发热引信,5.烟花爆竹,6.火药引信,7.内部发火药,8.引信供电端,9.连接点。
具体实施方式一
在图1中,用两条金属导线(1)分别串联连接在发热丝(2)的两端,制成电发热引信(4)。
将烟花爆竹(5)的火药引信(6)和发热引信(4)如图2所示连接在一起,形成带有电发热引信的烟花爆竹。对于多个烟花爆竹,在编接时将多个有电发热引信的烟花爆竹的发热引信供电端(8)并联电连接连接在一条导线上形成公共供电端,再通过长导线在接到供电控制盒;或是先将多个烟花爆竹通过火药引信编接在一起形成燃烧连接点火端,然后将发热引信(4)连接在火药引信(6)的燃烧连接点火端。电发热引信(4)与供电操作盒之间的连结导线的长短可根据烟花爆竹的大小、威力等确定。
具体实施方式二
将烟花爆竹(5)的火药引信(6)和发热引信(4)如图3所示连接在一起,发热引信(4)的发热丝(2)连接在火药引信(6)的中段上,发热引信(4)与火药引信(6)形成一连接点(10),在连接点(9)外还有留有一段火药外引信(3),燃放时,既可以选择通过明火直接点燃火药外引信(3)可以选择通过发热引信(4)点燃。
具体实施方式三
如图4所示,将发热引信(4)直接和烟花爆竹(5)的内部发火药(7)连接在一起,形成既带有电发热引信(4)又带有火药引信(6)的双引信烟花爆竹,然后分别将多个双引信烟花爆竹的火药引信(6)编接在一起形成火药引信燃烧连接点火端,将双引信烟花爆竹的电发热引信供电端(8)电连接在一起形成公共供电端通向供电控制盒。点燃烟花爆竹时,既可以通过明火点燃火药引信又可以通过发热引信(4)点燃内部发火药(7)来燃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辉,未经王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3501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