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合式加热器无效
申请号: | 200610135169.3 | 申请日: | 2006-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1077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2 |
发明(设计)人: | 王秀纯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溪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C3/00 | 分类号: | F28C3/00 |
代理公司: | 本溪新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何军 |
地址: | 117000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合式 加热器 | ||
所属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合式加热装置,尤其是通过热流体与冷流体的混合以实现热交换的混合式加热器。
背景技术:
以热流体作为传媒对冷流体进行加热,在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混合式加热器。而传统的混合式加热器主要采用拉瓦尔喷管,以将高压流体和低压流体进行引射使其混合,即利用热流体与冷流体直接混合的方式对冷流体进行加热,并通过分别设置在两种流体管路上的阀门来调节各自的流量进而达到调节混合流体的温度。然而,由于两种流体所输出的压力和流量不同,在两种流体在混合后热交换的速度较慢且混合后流体的温度不易准确掌握;同时,因高压流体在射流时会与管壁等部件发生碰撞,会直接造成设备振动并产生较大的噪音,以污染周边的环境。
为此,中国专利CN2745016Y号公告了一种名称为“混合加热器”的技术,该加热器采用内部具有交换室的热水器壳体的结构,且在热水器壳体上的冷水进口和热水出口,以及至少一个其内部具有水汽混合室的热交换器。该种结构的混合加热器,虽然冷热流体能够混合充分,但其结构比较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有效地防止液体射流噪音的且加热迅速快的混合式加热器。
本发明所提出的混合式加热器具有圆筒形构件和安装在该圆筒形构件内的一组导流管,且在每一根导流管上安装有用于冷热流体混合的换热组件。
所述导流管上间隔一定距离地设置有径向通孔,在导流管内且靠近径向通孔的部位安装有减压垫圈。所述减压垫圈由圆板件构成,且在该圆板件上设置有四个通孔。
所述换热组件包括安装在导流管的径向通孔区域的且与导流管间隔有一定距离的消声导套,在消声导套与导流管之间安装有连接板件,而在其与圆筒形构件之间安装有限位件。
由于本发明所提出的混合式加热器采用的每一根导流管均设置有径向通孔和减压垫圈,热流体经多个减压垫圈逐级减压后再由径向通孔喷出,在不影响其流量的前提下,压力小易与冷流体混合,所以,该加热器的加热速度较快;另一方面,每一根导流管的径向通孔部位均设置消音导套,所以,该加热器可通过减压和消声导套两种方式降低热流体的射流噪音。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混合式加热器混流部分的一个实施例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图1中换热组件3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2中减压垫圈22的一个实施例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3,这三个附图给出本发明所提出的混合式加热器的混流部分的一个实施例的外观整体结构。该加热器的混流部分包括圆筒形构件1和安装在该圆筒形构件1内的一组导流管2,以及安装在每一根导流管2上的换热组件3。
导流管2上间隔一定距离地设置有两圈径向通孔21,在径向通孔21的下方安装有减压垫圈22,该减压垫圈22由圆板件构成,且在该圆板件上设置有四个通孔23。径向通孔21和减压垫圈22的数量及间隔距离可根据加热器或圆筒形构件1的大小设置。
换热组件3包括直径和长度均大于导流管2径向通孔21部位的圆形消声导套31,消声导套31由三块板状的限位件32将其固定在圆筒形构件1的内壁上,而导流管2通过四块连接板件33将其固定在消声导套31内。
在使用时,热流体从每一根导流管2的入口流进,经径向通孔21将流体喷射在消声导套31的内壁上,并经减压垫圈22逐级减压;而冷流体由圆筒形构件1内流入,两种流体在圆筒形构件1内混合,以实现对冷流体进行加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溪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本溪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3516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膜分离活性型污泥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油温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