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模组化的打孔装订机及用于打孔装订机的冲孔模组无效
申请号: | 200610138062.4 | 申请日: | 2006-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7234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07 |
发明(设计)人: | 郑立铭;蔡贵霖;廖世谟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立铭 |
主分类号: | B26F1/02 | 分类号: | B26F1/02;B26F1/14;F16H1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孟锐;臧慧敏 |
地址: | 中国台湾高***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组化 打孔 装订 用于 冲孔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活页纸的打孔装订机及用于打孔装订机的冲孔模组,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模组化的活页纸打孔装订机的打孔机构及用于打孔装订机的冲孔模组。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规的活页纸打孔装订机通常包含了打孔机构及装订机构。就打孔机构而言,其包括一输入杆、一传动轴、复数个齿轮、复数个齿条、一冲头板、一冲头引导装置及复数个弹簧。所述输入杆用以接受一外力。所述传动轴连接所述输入杆,用以受所述外力的传动而带动所述齿轮、所述齿条及所述冲头板。所述齿条固设于所述冲头板。所述冲头板为一可移动的板体,其上固设有复数个冲头。所述冲头经由所述冲头引导装置的引导而将位于其下方的纸张冲出复数个透孔。之后,所述外力释放后,所述弹簧将所述冲头板顶回原先的位置。
所述常规的活页纸打孔装订机的打孔机构的缺点为,所述输入杆、所述传动轴、所述齿轮、所述齿条、所述冲头板、所述冲头引导装置及所述弹簧等元件散装于所述打孔装订机内,因此如果需要维修或是更换所述冲头板而进行拆卸及组装时,必须把所有元件一一拆下再一一组装,而十分费时。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创新且具有进步性的模组化的打孔装订机的打孔机构及用于打孔装订机的冲孔模组,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组化的打孔装订机,所述打孔装订机包括一传动装置、至少一冲孔模组及一本体。所述传动装置接受一外力。所述冲孔模组包括一上模固定座、一下模固定座、两个接合元件及两个弹性元件。所述上模固定座内设有复数个冲头,所述传动装置接触且带动所述上模固定座。所述下模固定座具有至少一透孔,以供所述冲头穿过。所述接合元件分别连接所述上模固定座及所述下模固定座的两侧。所述弹性元件分别顶抵所述上模固定座及所述下模固定座的两侧。所述本体具有两个突块,所述突块用以支撑所述下模固定座的两侧。藉此,所述外力驱动所述传动装置以带动所述上模固定座向下移动,使得所述冲头穿过所述下模固定座的透孔,之后,所述外力释放后,所述弹性元件撑开所述上模固定座及所述下模固定座。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所述冲孔模组为一个模组,要拆卸时(例如为了维修或是更换冲头),只要将所述传动装置拆下,即可将所述冲孔模组整个模组取出。如此,拆卸的手续比起常规的打孔装订机简单很多,而且所需花费的时间也可减少许多。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本发明模组化的打孔装订机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显示本发明模组化的打孔装订机的打孔机构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3显示本发明模组化的打孔装订机的打孔机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显示本发明模组化的打孔装订机的第一冲孔模组、第二冲孔模组及第三冲孔模组的侧视示意图;
图5显示本发明模组化的打孔装订机的第一冲孔模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6显示本发明模组化的打孔装订机的第二冲孔模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7显示本发明模组化的打孔装订机的第三冲孔模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及
图8显示本发明模组化的打孔装订机的第一冲孔模组、第二冲孔模组及第三冲孔模组的操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显示本发明模组化的打孔装订机的立体示意图。本发明模组化的打孔装订机1包括一打孔机构11、一装订机构12及三个进纸盘13。
参考图2,显示本发明模组化的打孔装订机的打孔机构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参考图3,显示本发明模组化的打孔装订机的打孔机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所述模组化的打孔装订机1的打孔机构11包括一传动装置2、一第一冲孔模组3、一第二冲孔模组4、一第三冲孔模组5、一本体(包括一左侧本体14及一右侧本体15)、一左侧上盖本体16、一右侧上盖本体17、一前盖板18、一背盖板19、一上盖板20及复数个定位杆201。
所述传动装置2接受一外力,其包括一输入轴21、一左输入齿轮22、一右输入齿轮23、一左传动齿条24、一右传动齿条25、一左T型杆26、一右T型杆27及一输入杆28。所述左输入齿轮22及所述右输入齿轮23套设于所述输入轴21的两端,所述输入轴21的两端分别套设所述左输入齿轮22及所述右输入齿轮23后再分别插入所述左侧上盖本体16及所述右侧上盖本体17,而分别由所述左侧上盖本体16及所述右侧上盖本体17所支撑。所述输入杆28的一端固接于所述输入轴21的一端,所述输入杆28的另一端枢设一输入手柄29,以承受所述外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立铭,未经郑立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3806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