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人工植牙牙根定位钻孔辅助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10139765.9 | 申请日: | 2006-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4769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26 |
发明(设计)人: | 林协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协兴 |
主分类号: | A61C8/00 | 分类号: | A61C8/00;A61C3/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万学堂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工 牙根 定位 钻孔 辅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人工植牙牙根定位钻孔辅助装置,尤指一种可以方便在患者口腔内制作导板及精确于牙床模型及人体口腔内牙床骨预定植牙位置钻孔的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当人们牙齿有缺损或拔除时,一般传统的治疗方式会以制作假牙代替原有的真牙,但临床上以假牙代替真牙方式有如下缺点:一、若为单颗缺牙时,须磨掉两旁牙齿的一部分,以作为假牙套的支撑,而破坏原有健康的牙齿;亦可用金属钩卡住旁边牙齿及其它牙齿作活动假牙,但金属钩会外露而破坏美观;二、若为多颗缺牙时,仅能靠少数原有的牙齿支撑假牙,容易因人口咀嚼时上下排牙齿咬合力过度承载,造成牙床及牙周组织的破坏。
为改善传统假牙使用上的缺点,目前多已改用固定式的人工植牙方式代替;如图22及图30所示,人工植牙方式是在病患嘴巴内的牙床6A缺牙处61A的牙床骨适当处,直接钻孔形成一大小适当的窝洞623A,于该窝洞623A内植入一固定有钛合金的人工牙根64A并缝合伤口,当该人工牙根64A与牙床骨完全长在一起后,于该人工牙根64A上用具有螺丝的支台齿65A锁上,最后于该具有螺丝的支台齿65A上套设人工义牙66A,藉由该人工牙根64A与具有螺丝的支台齿65A使得人工义牙66A可以完全的由牙床骨支撑,而使该人工义牙66A可以承受上下排牙齿的咀嚼力,进一步恢复牙齿正常的咬合功能。
而人工植牙成功与否的关键,除了植牙时人工牙根64A埋入牙床骨的深度外,最重要的即是人工牙根64A植于牙床骨上位置正确与否,所谓位置正确与否,除钻孔窝洞623A地点需与缺牙相对应的上或下方牙齿相对应外,还包括窝洞623A的角度是否与缺牙相对应的上或下方牙齿相对应,若均能相对应,植牙完成后的人工义牙66A上端面661A凹凸才能与其相对应的牙齿端面凸凹相配合,上下排牙齿咬合力才能达到真牙般的力量;若窝洞623A的地点或角度有误差,则植牙后的人工义牙66A将无法与相对应的牙齿相契合,人工义牙66A上端面661A凹凸无法与其相对应的牙齿端面凸凹相配合,而使牙齿咬合力无法达到真牙般的力量,是为失败的植牙手术。
以现有的植牙手术而言,因病患口腔内牙床骨上的钻孔窝洞需配合人工牙根的大小,若窝洞太小,则人工牙根无法植入,若窝洞太大,人工牙根植入的位置容易有偏差,且又因为顾及牙床骨所能承受的钻孔破坏力有其限制,故窝洞的孔径均以先利用一导板及中空套管的引导,由钻小洞再逐次将小洞扩大的方式进行,即欲钻几次孔洞,就制作几枚具有直径不同中空套管的导管。
而本说明为便于说明导板的制作方式,以制作四个导板为例,如图23所示,在病患口腔牙床骨临床钻窝洞623A前,牙医师会先行仿真病患口腔牙床的真实状况,而先行制作病患牙床模型6,并依据该牙床模型6先行计算出缺牙处61第一基准洞62的位置及角度,将该牙床模型6固定于工作台上,先行以钻孔机在该缺牙处61以标示有刻度的钻头钻出具有一定深度最小孔径的第一基准洞62;如图24所示,并将与此第一基准洞62直径相同的第一基准杆7插入该第一基准洞62中;再用蜡或石膏(图中未示)将缺牙处61两旁预定制作导板范围内的正常牙齿63间的倒凹缝及牙齿端面上的凹凸不平的沟隙处填满,再如图25所示,用胶泥(树脂)包覆于缺牙61处及其两旁的预定制作导板范围内的正常牙齿63,如图26所示,待胶泥(树脂)凝固后即形成一第一导板8,因预定制作导板范围内的正常牙齿间的凹缝及牙齿端面上的凹凸不平处已被填满,故可轻易将该第一导板8连同该第一基准杆7自牙床模型上取下,此时该第一导板8的内侧面与该缺牙处61及其两旁的牙齿63的外观完全匹配,再将该第一导板8中的第一基准杆7抽出而形成第一贯穿孔81,于该第一贯穿孔81中插入与该第一基准杆7直径相同预先制作完成的第一中空套管9后备用,且该第一中空套管9的高度可相等或高于该第一导板8贯穿孔81的高度,第一中空套管9其内径即为尔后于病患牙床骨上钻第一窝洞62A的直径(亦即第一钻头101的直径)。
然后,再以较大直径的钻头于第一基准洞62位置,以同心圆钻出相同于第一基准洞62深度但直径较大的第二基准洞,将与此第二基准洞直径相同的第二基准杆插入第二基准洞中,之后再如第一导板8的方式制作一第二导板,用胶泥(树脂)包覆于缺牙处61及其两旁的正常牙齿上,待胶泥(树脂)干固后即形成第二导板,再将该第二导板中的第二基准杆抽出而形成一第二贯穿孔,于该第二贯穿孔中插入与该第二基准杆直径相同的第二中空套管后备用,且该第二中空套管的高度与第一中空套管9相同,且第二中空套管其内径即为尔后于病患牙床骨上钻第二窝洞的直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协兴,未经林协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3976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松管光波导光缆
- 下一篇:无创生物测定装置及无创生物测定方法